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有條件的契約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有條件的契約


教育Wiki

有條件的契約

目錄

前言

有條件的契約完全是史京納思想的延伸,說得清楚些,它包含做協定,當某個人以特定的方式活動時,他就可以獲得所想要的東西。有些協定是簡單的和涵蓋簡單的行為。諸如當一個老師向兒童說,「如果你安靜坐5分鐘,你可以到外面遊玩。」其它的協定可以延伸到更長的時間。例如,假如某人有重量的問題,自己卻很難減輕重量,他也許希望把環境作一安排,因他重量減輕時,予以增強。例如吾人也許可以簽字交給另一個人私有的重要東西如錢、蒐得的唱片、收集的郵票或喜愛的衣服。以錢為例,想要減輕體重的人或許會再增加,因而交出一百元給另一個人,並且簽署一項協定,因此只要他每週減少3磅,該人就送還十元。每週如未減輕3磅,他將失去十元。同類的協定,利用對這個人而言是重要的任何事物訂定之,抽煙和減輕重量這些容易的行為均可包括在內。

由來

「有條件的契約」一詞來自於做協定(契約)訂立的事實,若干的活動會得到增強,其他的活動則無法得到增強。換言之,環境中契約重新安排的連鎖增強作用,對吾人卻以某種方式修正的行為產生反應。  許多行為問題的出現,是由於我們的行為受立即增強物的影響遠勝過受遙遠增強物的影響。例如美食當前比適度飲食就能長壽的遠期希望,更具有獎勵作用。同樣的,尼古丁的立即效果比不抽煙而長壽的希望,更有獎勵作用。有條件的契約是一種透過即時增強連鎖而不是遙遠的增強,以矯正行為的方式。當希望利用此種程序建立可欲的行為時,從社會環境中獲得增強物言之,可欲的行為本身是可操作的。問題不在於超重和抽煙二者都非常具有增強作用,而在於轉變超重和叼煙者至另一種增強的經驗上。在達成這種轉換上,有條件的契約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在增強體系上,一旦這種轉換已經被形成,可欲的行為通常可被社會環境支持,因此,人為的增強連鎖就不再需要。

關鍵字
中文: 有條件的契約
英文: conditional contract


參考書目

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111-112。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