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杏林子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杏林子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本名劉俠,筆名「杏林子」。

於一九四二年出生在陜西省扶鳳縣杏林鎮。

十二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因無法克服環境與肢體上的障礙而被迫休學;休學之後,仍然努力自修,在病榻上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因而培養出創作興趣與底子。

由於自身殘障的經驗、看見台灣數百萬名殘障同胞社會生存的艱辛,因此能深刻地體會殘障者的痛苦和需求,於是將多年的稿費收入,並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成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為殘障朋友提供輔導、生涯規劃等服務。除了對於殘障者的服務奉獻以外,因體驗到政府和社會對殘障者的忽視,便於1989年結合數十個殘障福利社團,組成全國第一個綜合各種殘障類別的「促進殘障福利修正行動委員會」,希望能促成政府正視殘障同胞的急迫需要、儘快通過擱置多年的殘障福利法修訂。1990年更結合近百殘障福利社團,正式成立「中華民國殘障(團體)聯盟」並被推選為第一任理事長。 伊甸基金會以及殘障聯盟在她領導之下,多年來在有關殘障者就學、就醫、就業、就養等權益福利的保障活動都有貢獻。

從不向逆境低頭,她以信心和並擁抱樂觀態度面對人生,且能幽默地看待自己的疾病,說自己從十二歲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迄今,已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活化石」,稱自己是「杏林老玩子」。

曾獲得1980年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1990年第十三屆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等獎項。


寫作風格

先後出版的著作有劇本、散文集、小說、傳記及編著,廣受社會歡迎。

文筆洗鍊、感性且溫柔,內容多以勵志為主,鼓勵讀者面對苦難、超越障礙、發揮生命的潛能,並且活得光采有力。


作品

於1977年,以筆名杏林子出版第一本創作《生之歌》。

創作多達百萬字,出版多本文集,包括「杏林小記」、「另一種愛情」、「重入紅塵」、「行到水窮處」、「感謝玫瑰有刺」、

「相思深不深」、「現代寓言」、「生之歌」、「生之頌」、「心靈品管」、

「留白的青春,叛逆的歲月」、「生命之歌」、「身邊的愛情故事」、「阿丹老爸」、「打破的古董」等作品,

並於2002年七月出版她首部圖畫書「好小子,喬比」。


評價

台美基金會1983年社會服務成就獎得獎人-- 陳五福醫師

描述劉俠女士時說:「劉俠女士是一位罕見的奇女子,也是一位用血、淚、生命去參與台灣殘障福利史的鬥士」。

相關教學資源

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ISP):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22992

責任編輯魏曼伊10960100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