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林泠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林泠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林泠,本名胡雲裳,一九三八年生,廣東省開平縣人。童年在西安和南京渡過,來臺後居處基隆。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佛吉尼亞大學博士,現任職美國化學界,主持藥物合成研究。筆名有李薺、若瀾、雲子。曾獲中國文藝協會「詩人節獎」。著有詩集《林泠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

著作

1.出版書籍1982年 《林泠詩集》,臺北:洪範。

2003年 《在植物與幽靈之間》,臺北:洪範。

2.期刊、報紙、散篇1994年 林泠主持、皮諾丘整理〈「現代詩」40週年座談(3)──面對詩人零雨、鴻鴻、    陳克華〉,《現代詩》22期8月,頁35-45。

1995年 〈構成靈魂的……是幽微的閃爍──簡介詩人夏默斯‧亨泥(上)〉,《聯合報‧    副刊》37版,10月7日。

1995年 〈構成靈魂的……是幽微的閃爍──簡介詩人夏默斯‧亨泥(下)〉,《聯合報‧    副刊》37版,10月17-19日。

2004年 〈林泠談詩──斷層的延續〉,《聯合報‧副刊》E7版,10月26-27日。

文學觀點

林泠說多年來自己的詩風及關心的主題有顯著的位移,但是她對於詩的價值的看法、衡量詩的準則,卻是始終不變的。她認為詩最重要的質素就是創新,要尋找的是某種新的透視、切入點和策略。一首詩的幅度和深度--它的場域--應該是由它可能的投射來界定,不僅只代表文字表面的格局。這也就是美國詩人Wallace Stevens所說的「形而上的品質」。

她接著提到自己最近又重讀艾略特一篇關於「傳統」的論文。其中最重要的一段說:「當一首詩或詩人被冠以傳統的封號,通常這是指一種狹義的小傳統,意味著某種對先行代詩人形式的模仿、流行的主題等等……是絕對負面的。」

她認為應該還有另一個傳統,即是歷史文化的傳統,任何二十五歲以上嚴肅的詩人必需依附其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她希望在今天的評審過程中,能找出幾個勇於「屏棄小傳統,而立足於大傳統」的詩人。

評價

林泠早期的詩風優美而婉約,感情真摯而深刻,體裁自然而秀麗,楊牧曾如此評介她的詩:「格律排比並不刻意經營,概以有機型式詠歎進行,臻於完成,然而她於意象的發展,譬喻的相關性,和象徵技巧的圓融,卻永遠孜孜緊扣,一絲不苟。」

詩人早慧,寫作年齡極早,與白萩同被譽為天才詩人。覃子豪批評林泠早期詩作「純任自然,毫無造作的痕跡,詩句像提煉過了的口語,內容深刻,情感凝鑄,甚至帶一點兒冷峻」。羅行認為她的詩,給予人「純真質樸的感受」,有著渾然天成的「清新雋永的意境和興味」。9502123駱彥伶編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