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核心課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核心課程


教育Wiki

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係指學校課程採社會需要及生活為中心進行設計,以提供學生所必須學習的生活經驗,並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有用公民。

目錄

起源

可以追溯到赫爾巴特(J. F. Herbert,1776-1841)的教育論點。他認為要使學生了解一個新觀念,必須使學生專心(concentration)。所謂專心就是指對於某些事物集中注意力,才能觀察到事務各部份及整體。後來教育學者就把赫氏這種論點應用到課程設計上,就成為以一種或幾種科目為課程的核心。1933年開始到1941年截止,美國的進步教育協會(Prog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共進行了八年研究,設法將核心課程用於中學,獲得當時教育界的重視。

核心課程的興起

1. 傳統分科教材造成學生片段學習,無法獲得完整的概念,課程改革者乃主張科目教材必須統一於某一核心組織,經過科目教材彼此間的關聯性,才能讓學生得到豐富和完整學習內容。2. 隨著科技進步及社會的複雜性,社會價值比過去更為分歧,社會大眾對於教育的社會功能有所轉變,因而在課程設計必須強調共同的社會價值,以及共同核心價值的維持。

核心課程的形式:

核心課程設計重視課程的統整性,有幾種主要形式:1. 以合科或廣域方式為主的學科中心課程。2. 是以學生需要及興趣為主的學生中心核心課程。3. 以社會功能或社會問題為主的社會中心核心課程。

核心課程的實踐

以某一社會主題或是社會問題為中心設計課程,任何學科內容,只要能有助於了解這主題或是問題,皆可成為核心課程的一部分,此課程設計方式稱為核心課程。此課程設計的特點在打破學科界線的課程組織型態,以社會需要、社會問題為組織中心,學科知識只要有助此一主題或問題中心了解,都可成為核心課程的一部分。是有系統的學習社會活動和社會問題,而不是有系統的學習學科知識。學生所處社會充滿許多活動,課程以社會活動為中心,發展兒童從事這些活動的能力,這樣學習才能發揮最大的遷移作用。且這樣的課程設計是師生合作設計與實施的學習活動,教學是透過問題解決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是兼顧社會需要與學生興趣的課程設計。但限制則在需要花費較長的學習時間,對傳統學校時間表劃分的學習狀態來說是挑戰。且許多學習資源的取得非易事,常需要做實地的參訪、圖書館找資料、旅行等等。

核心課程目標

1. 打破學科的孤立2. 促進學科之間的聯繫3. 有利於學生了解社會的重大問題4. 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力5. 讓學生從學習內容中獲得社會共同價值,提高基礎素質,進而促進課程制度的創新。

批評

1. 知識學習的不夠扎實2. 忽略傳統文化遺產3. 若無教師專業能力及協同教學配合,實施成效不彰。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核心課程英文關鍵字:Core Curriculum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62-63,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