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楊喚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楊喚


教育Wiki

楊喚(1930年9月7日-1954年3月7日),本名楊森,台灣1950年代重要詩人。

生平

本名楊森,民國十九年九月七日生於遼寧省興城縣遼東灣中的菊花島上。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七日星期日上午八時四十分,為趕看早場電影.《安徒生傳》,闖越台北市中華路的平交道,不幸被火車輾斃,享年不滿二十五歲。1949年隨部隊到台灣,任陸軍上士文書,開始以金馬、楊喚、白鬱為筆名寫現代詩。楊喚的童年生活雖然悲慘[來源請求],卻能跳脫悲情,以文學的熱忱,寫出一首首純真可愛的童詩。他從小喪母,繼母常虐待他,所以他的童年是萎謝的、是悽慘的,因此對童年的嚮往寄以美麗的幻想,想從詩裡面找回一些溫暖,於是發表了不少兒童詩歌,純真童稚的詩心,很受大家喜愛,楊喚的詩有豐富的感情和趣味,並具有啟發性,是台灣寫作兒童詩的先驅。

他是個天才,他的詩可分為兩類:一為「抒情詩」、一為「童話詩」。自然、抒情詩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他最大的嗜好就是抽香煙,不分好劣,隔不了二十分鐘就是一支,可是窮的時候,還是忍得住。再來就是看電影、讀書、散步和唱歌了。對華德狄斯奈的卡通尤其喜歡,只可惜天忌英才,來不及留下動人的詩篇就與世長辭了。 楊喚的詩有豐富的感情和趣味,並具有啟發性,是台灣寫作兒童詩的先驅。

作品風格

楊喚的作品清新、純真又自然,童話詩尤其自然可愛,總是流露出濃濃的童話風味,他大多以擬人的技法、美麗的想像,來描述他寫作的對象。不管是螞蟻還是蜜蜂,他都能用幻想,賦予牠們有趣的情節,讀起來就像一篇篇優美的童話。楊喚的童詩也以音韻見長,他總是有辦法以韻腳、以疊詞、以呼喚、以排比的方式,重複音韻、節奏,讓他的童詩充滿歌的味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