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概念圖評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概念圖評量


教育Wiki

概念圖評量(concept map assessment)

概念圖評量係由建構主義學者Novak和Gowin所提出,將腦中的知識以概念圖方式表徵或繪製出來,作為教與學的輔助工具,並可作為評量學生認知層面的工具。高宜敏整理概念圖評分系統包括:(1)計算概念圖中的組成元素;(2)使用標準概念圖與學生概念圖做比較;(3)融合前兩種系統所發展出的各種評分系統。
有鑑於學者們在如何定義出標準或是最家概念圖上的爭議等以及如何才能有效針對標準概念圖與學生概念圖進行比較與客觀的評分等問題,高宜敏設計出「分享建構概念圖」評分模式,可運用於網路上的分享建構學習環境。透過個人建構期與分享建構期兩階段的過程,不僅使個人在第一階段中藉由組內競爭的力量,以激勵個人作出優質的個人概念圖,同時於第二階段中透過互評所形成的競爭力與互連的建構更帶來合作學習的效能,可是為運用概念圖評量於網路合作學習情境中的最佳範例。
第一階段稱為「個人建構期」,把學生分為數組,每一組的學生針對一個章節的學習教材各自繪製建構自己的概念圖,此階段的目的在於讓每一組的學生群形成一股組內競爭的力量,以激勵學生做出優質的個人概念圖。

第二階段稱為「分享建構期」,讓學生彼此分享建構以繪製完成的概念圖,分享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去比較、評量其他人所分享的其他章節概念圖,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把自己的概念跟某章節群中的某一位同學的概念圖做連結,以形成一個章節完整串連的教材概念圖。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概念圖評量
英文關鍵字:concept map assessment
參考資料
孫春在、林珊如著。網路合作學習。2007初版。頁228-229。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