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模擬學習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模擬學習


教育Wiki

模擬學習(Simulation)幫助學生發展知識、能力、以及通往成功之路的各項條件。這種方式也提供了安全的環境,讓學生可以學習不同角色、技能、並且承擔責任。模擬學習已被證實為學習多面向全球能力(global competence)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透過真實世界中的相關事件,有效的刺激學生將書本知識結合批判性思考與推理能力。角色扮演(Role-playing) 是人類生活實境的部份。專家認為,當幼童摹仿成人時,通常是以父母或專業人士為對象,是兒童學習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a way for children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透過不同角色的揣摩,即使是小小兒童,也可以了解更多的情境,讓他們面對不同狀況時,更為自在、有信心。學校教育早已將模擬學習應用在教學上,校刊跟話劇社都是模擬學習的運用,學生藉學習專業表現,訓練自己達到職場專業人士的程度。國際性或全球性層次的角色扮演練習,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共通性並且尊重互相的差異。與不熟悉的夥伴合作,或合作尋找國際衝突解決方式等等,可以讓學生了解在地與全球的聯繫,以及深入思考傳統及衝突的根源。過去30年開始在教育上逐漸增加模擬學習的方式,該模式係指應用「人工智慧法則(principles of cybernetics)」--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在人與機器之間做一個類比,將學習者當成是自我控制的回饋系統(self-regyulating feedback system);這樣的系統有三個功能,包括:

1. 遊戲統統政出行動的目標路徑。

2. 比對該路逕行動結果的回饋並偵測錯誤。

3. 利用錯誤訊號來重島或修正系統運作。

心理學家藉由這樣的機制系統來分析人類的學習;「學習與教學」是從「個體本質」(例如,個體對其行為在環境制約結果的知覺經驗、以及個體從事自我修正行為)和「學習情境的設計」(例如,為學習者設計充滿回饋的環境)來看。教師的角色是解釋(explaining)活動規則、監控(refereeing)學生在主動參與下的角色和任務、支持性和建議性的教練(coaching)方式,與學生討論(discussion)面臨的困難和洞察及模擬與真實世界的關連。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模擬學習、人工智慧法則、回饋系統、解釋、監控、教練、討論

英文關鍵字: Learning from Simulations、principles of cybernetics、self-regyulating feedback system、explaining、refereeing、coaching、discussion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159-160,華書局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