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檔案評量
教育Wiki
目錄 |
檔案評量(portfolio evaluation)指蒐集學生在最近一段時間之內,所留存下來有關學業成績的資料,做為評定其成績高低的評量根據。檔案評量的資料包括很多方面,除模範生獎狀代表學生整體學業優良之外,分科資料如閱讀報告、週記、信件、演講稿等,即可視為語文科的檔案;家庭作業中數學練習題或參加過數學比賽的成績,即可視為數學科的檔案;參觀科學館的心得報告或登山旅行所做的遊記,即可視為自然科的檔案;參觀民俗表演或聆聽競選演說後所寫的記事,即可視為社會科的檔案。(張春興,98)
檔案評量的特色
(引自葉順宜,2012)
一、 檔案蒐集目標化
檔案評量是老師讓學生依教學的目標,持續蒐集資料,以展示學習成果。涂金堂(2010)指出檔案評量如果只任憑學生將所有的資料堆放到檔案夾中,則變成檔案堆積,失去了檔案評量的真意,所以在實施檔案評量時,應教導學生如何有目標地蒐集與挑選資料。
二、 檔案內容組織化
學生必須學習如何有系統地累積、整理、選擇及組織資料,最後學生可以進行美工編檔工作,編輯目次,清楚地呈現自己的學習成長歷程,或以寫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他精彩的學習世界。
三、 學習呈現歷程化
檔案評量強調縱貫的學習歷程,相似於形成性評量,可以清楚地展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進步及成長情形,而非傳統紙筆測驗只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 評量方式多元化
檔案評量具備許多多元特質,包括評量內容、評量人員和評量對象的多樣化。檔案評量的評量內容可以包括日誌、學習單、獎狀、報告、心得感想等凡與目標能力有關之表現,皆可納入檔案中。而評量的人員可以包括教師、學生、同學和家長,尊重的多方人員的看法。而評量的對象可以著重在學生個人的表現上,也可以小組為對象,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五、 教學目標個別化
檔案是個別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記錄,檔案評量也是以學生為中心。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每個學生是和自己之前設定的目標作比較,老師再逐一和學生共同檢討學習成效,並依學生的個別差異適時地予以協助並調整教學,以適應個別學生之學習目標。
六、 學生學習內省化
檔案評量如果缺乏反省,就有如一個收納器而已(張貴琳,2009)。檔案評量相當重視學生反省與自我評量的能力,希望學生在省思和自評中對自己更加了解,進而激發主動學習的動力。
七、 實施過程互動化
檔案評量可以具體的資料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歷程,因此,在老師的方面可以改變以往上教下學的方式,搭起教與學之間的橋樑,促進師生交流的機會(張玉茹,2002);在家長的方面,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優劣勢能力,而不只是汲汲營營於一個抽像的分數;除此之外,在同儕方面,檔案評量也能提供互相觀摩、分享學習的機會。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檔案評量
英文關鍵字:portfolio evaluation
參考資料
張春興(200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頁431。東華,台北。
葉順宜(2012)。檔案評量運用於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涂金堂(2010)。是檔案評量或是檔案堆積?談實施檔案評量時教師應注意的事項。研習資訊,27(2),23-34。
張貴琳(2009)。讀寫檔案省思評量活動設計及學生作品表現分析。研習資訊,26(6),107-117。
張玉茹(2002)。因應小班教學多元化教學與評量在國中英語課的實驗行動研究。文藻學報,16,143-166。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