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欒書缶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欒書缶
教育Wiki
春秋中晚期 出現了錯金工藝,並用於錯嵌銘文,傳世的《欒書缶》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錯金銘文器物。
歷史考據
關於欒書缶的鑄造背景,以往學者皆篤信春秋中期晉器說,直到一九九○年才有楚器說出現。主張楚器說的學者,對於該缶的鑄造年代,曾有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戰國中期、戰國或更後一些時期等多種看法,意見顯得相當分歧。
欒書缶為春秋中期晉器之說,在各種楚器說陸續提出之後,不僅沒有立即退出歷史舞台,甚至依舊佔有比較優勢的地位。這個現象顯示,各種楚器說的說服力仍有不足之處,還無法徹底推翻春秋中期晉器說,贏得學界普遍認同,以致形成雙方僵持不下的尷尬局面。
有關欒書缶的研究,不僅斷代、分域問題遲遲無法達成共識,甚至器主推求、器名擬定、器物辨偽、銘文通讀等方面也還存在若干疑義。這些問題長期懸置未決,不僅嚴重損害該缶的史料價值,甚至還會影響銅器銘文錯金工藝的起源年代問題,因而必須儘快謀求解決之道。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綜合考察的結果,認為欒書缶應是戰國中期的楚式器,器主是晉國執政者欒書的後人「書也」,所以器名宜改稱為「書也缶」。至於銅缶及其銘文真偽問題,筆者根據缶銘文字構形判斷的結果,認為器腹部分應無後人偽造的嫌疑。
欒氏
欒氏,晉卿家,前636年成立,前550年敗亡。家族有「欒書缶」遺世,成為研究金文的重要材料之一。
春秋晉大夫欒書
有一說認為,春秋時代晉國大夫欒書,首以「欒」氏為姓,其後代遂以「欒」為其族姓。今有著名的出土銅器「欒書缶」(缶上金文是現在古文學、金文學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就被指是屬於晉國貴族欒氏的器具。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