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母女關係:以文本為關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母女關係:以文本為關係


教育Wiki

母女關係是女人特有的生命經驗,這代表原生家庭賦予女性的性別認同來源,也更不斷測試母女兩代的自我定位。臍帶連結的宿命使得母女之間承載「母親」這個鞏固家庭制度的性別角色,即使背叛「母親」成功的女性,又如何容易地以自己與女兒的臍帶,重新面對母親,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現在,母女關係成為最廣泛的文學主題之一,或許正和女作家/女人必須不斷描述母女關係來成立自我有關。戰後台灣女作家亦不曾於母女關係的論述中缺席,尤其八○年代以後,愈來愈多的女作家活躍於文壇,她們描寫的母女關係也愈來愈多樣性,發展出不同典型的母女角色,映照出各種實驗性的文學寫作形式。而關於台灣女性文學史的建構與研究,從零星的散論到專書的著作,迄今亦累積不少成果。研究成果歸納出不同時期女性小說的創作特色,其中,八、九○年代女性自主意識的主題、探索女性情慾的議題等時代特色,成為評論者論述的焦點。隨著不同時期女性書寫風格的轉變,女作家筆下的母親形象以及女兒形象亦隨之翩然起舞,間接影響到小說情節中若即若離的母女角色互動模式。母女關係從古到今的模型變化,不僅展露出女性自我認同的多元面貌,亦有助於觀察女性文學史線性發展的相連線索。

現在的文本中,常表現出因時代、社會等變因而牽動母女關係的互動模式,再變成女人探索自我必經之面向。在台灣,八○年代,直言父權婚姻制度壓迫女性的故事,將母女兩代的婚姻觀差異演示為新女性追尋自我的困頓。九○年代女性文學進一步宣示保全女性自我所需的獨立空間,讓欲離家獨立的女兒角色,與母親的摩擦愈演愈烈﹔另外,以探討女性情慾為主的作品,卻以反方向的行進方式,讓女兒角色由外往內的尋找母親的身影,透過重構母親的記憶來面對自我。在八、九○年代的台灣女性文學中,則透過母女角色書寫策略的變化,成為女性追求自我故事中重要的元素,展現母女關係若即若離的難解習題。母女關係著實影響文本,而文學的自然發展也似乎間接影響了母女關係,讓此現象表露無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