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比較教育
教育Wiki
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是指進行各個國家或地區中的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的比較研究,發現它們的相同和相異,以加深理解他國及本國的教育,藉供本國教育改革的參酌,促進教育進步,並尋求國際和平與人類福祉有所貢獻的問題。
比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瞭解本國教育的特性,提供教育改革的方向,增進人類瞭解與福祉,探討教育規律與原理。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縮短,教育學術的交流日漸增加,比較教育學也愈來愈受到重視。法國的教育家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被稱為比較教育之父,他是最早系統從事比較教育研究的學者。比較教育學是以比較法為主要方法,研究世界各國教育的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揭示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和相互關係,探索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一門教育科學。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比較教育學既是一門應用科學,也是一門理論科學。它之所以是一門應用科學,在於它提供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辦理教育的豐富經驗,可以作為改進本國或本地區教育實務的範例。它之所以是一門理論科學,在於它揭示了不同國家或地區教育的形成條件或制約因素,探索了教育發展趨勢和一般規律,因而使借鏡有理論可資遵循,不至於成為盲目的實行。既是應用科學,又是理論科學,也是比較教育學這門學科的一大特色。比較教育學的研究,可以擴大眼界,增廣見聞,並且加深對本國教育制度和教育本身工作的認識;可以吸取外國教育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作為本國教育改革的借鏡;可以增進國際了解,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比較教育學的研究,應吸收系統論、控制論、資訊論的方法,以綜合性、整體性、動態性、實務性作為研究的基本原則。比較教育學的研究可以分為兩類:區域研究和問題研究。區域研究是問題研究的前提,問題研究是區域研究的深化。比較教育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調查法、文獻法、比較法、分析法等。在進行研究時,應根據研究的目的和範圍,適當配合運用各種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研究結果。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教育問題已經像政治、經濟等問題一樣,成為全球性和彼此互相影響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研究比較教育學,以瞭解各國教育的現況,相當具有重要性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