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毛澤東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毛澤東


教育Wiki

目錄

概況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生於湖南湘潭,逝於北京。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軍事家。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後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和首任中央委員會主席。他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直到其逝世,他一直是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實踐對馬列主義理論的發展被稱作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領袖,他領導的革命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的基本統一,開始了中國快速現代化的進程,但他發動和主導的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使國家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社會代價。毛澤東也是世界現代史上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成長背景

毛澤東於一八九三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農村,父親原是一個貧農,後來靠著販運稻穀給城市的商人,累積了不少家產,從專農變成富農。他小時候在村中的小學堂讀的一些儒家的經典,十歲那一年,因為不滿老師嚴苛的斥責,逃學離家。三天後,被家人找回,發現父親與老師的態度都變得溫和些。這次罷課勝利的經驗,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求學

在儒家經典外,毛從小就喜歡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小說。這些書後來對他革命、治國的理念有很大的影響。十六歲時,他進入湘潭的一所新式學校,接觸了許多「進步」的思想,對康有為與梁啟超尤其崇拜。辛亥革命後,毛澤東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就讀,和許多學生一樣,開始閱讀《新青年》。崇拜的偶像也從康有為、梁啟超換成胡適與陳獨秀。

馬克思主義

一八一九年,南方鄉下出身的毛澤東第一次來到渴望已久的北京。在李大釗的安排下,成為北大圖書館的助理員。在這裡,他有機會碰到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傅斯年等人,想要攀談,卻受到冷落。就在這一段時間,受到主流知識分子疏離的毛澤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崇拜的偶像,一個比一個激烈,最後終於走上武裝革命的道路。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毛澤東
英文關鍵字: Mao Zedong
參考資料
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335-337。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