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漠生態系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沙漠生態系
教育Wiki
沙漠生態系(desert ecosystem)
- 1. 分布在內陸區或背風面的山區。沙漠地區年平均雨量在250公釐以下,雨量稀少且分布不平均,且水分蒸發率很大,沒有明顯的季節之分,而晝夜溫差也大(因為空氣中的溼度低,陽光穿越空氣的量多,所以使乾燥的地表更快速的加熱,而到了晚上,地表的熱度快速輻射回空氣中,因此使地表非常快速的冷卻下來)。(註2)
- 2. 生產者種類不多,常見的種類有仙人掌和豆科植物。為了適應沙漠的環境,植物根長得淺而廣,以增加吸水面積,葉甚小,乾旱時脫落,雨水來時才長出。仙人掌的葉針狀,可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還可防止動物採食,莖肥大可以儲藏水分,並且呈綠色可行光合作用。有些小草本植物或小灌木,適應乾旱的方式,像是下雨時種子會快速萌發、生長開花、結果,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其一生。而生長在沙漠區的動物,因可以採食的植物少,所以種類不多,常見的有爬蟲類(蛇、蜥蜴)、昆蟲類、鳥類。牠們可能在身體的構造上或生理方面的改變以適應乾旱的環境,如據外骨骼、鱗片或骨板,用來保護身體,防止水分,其代謝物是固態的尿酸或很濃的尿酸。沙漠中的駱駝的駱峰是用來儲存脂肪,缺水時,脂肪可以分解產生水,所以駱駝可以連續一星期(夏天)甚至三星期(冬天)不喝水。蜥蜴、蛇等為適應白天的高溫則躲在沙中或洞穴中,利用黃昏或早晨外出覓食。(註1)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沙漠生態系
- 英文關鍵字: desert ecosystem
參考書目
- 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合編著,華杏機構叢書,2003年4月,頁258。
- 註2:新編生物學,劉又彰等合著,永大書局有限公司,1996,頁445。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