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法國大革命
教育Wiki
法國大革命
目錄 |
法國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是各個階層對於整個社會秩序根深柢固、由來已久的反動。自1740以來的三次大戰爭以及農產品歉收,糧價飛漲,使得國家貧困不堪。當時政權集中在凡爾賽的宮內,批評這個政權就是犯法。貴族仍像封建領主一樣統治著國家,他們向負擔主要稅收的貧窮農民爭歛著各種前所未有的高額雜稅。中產階級受到啟蒙哲學家著作的影響也開始心生不滿,起而鼓動改革。1789年,在近150年的時間裡,國王路易十六(註2.)第一次呼籲全體意願設法進行部分改革,以適應全國形勢。這項措施有如便個的催化劑,使得7月14日巴黎的騷動到達顛峰。一群憤怒的暴民攻打巴士底監獄(註1.)此後,國王及大臣被迫履行一些變革措施。法國議院變成國民會議,並發表人權宣言,又通過民主憲章。1792年,廢止君主制,建立共和。社會舊秩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基礎的新社會。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斷出現的外部壓力實際上在法國革命中起到了主導角色,法國大革命戰爭從1792年開始,戰爭取得了一個世紀以來法國未曾取得的勝利,並使法國間接控制義大利半島和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在國內,派系鬥爭及民眾情緒的日益高漲導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統治的產生。羅伯斯比爾和雅各賓派倒台以後,督政府於1795年掌權,直到1799年拿破崙上台後結束。
1.攻打巴士底監獄:巴黎的巴士底獄是皇權和貴族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暴民攻佔巴士底獄時,獄內只關著7名罪犯。
2.路易十六:1774年,路易十六繼承祖父路易十五的王位,成為法國的國王。他在16歲那年,與奧地利特麗薩女皇的女兒瑪麗.安東尼結婚。路易是個心地善良而軟弱的人,當革命威脅到來時,他仍試圖與各個階層妥協。結果不僅皇位不保,反而連命也給丟了。1792年路易十六被推翻,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台。
中文關鍵字:巴士底監獄、路易十六。
英文關鍵字:Bastille、Louis XVI
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244。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ISP):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49623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