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成因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成因


教育Wiki

目錄

一、基因遺傳因素

罹患ADHD的兒童大腦部分區域有缺陷,此腦神經的問題可能來自基因遺傳。而造成ADHD的眾多原因中,基因遺傳因素也是最受認同的一項因素。患有ADHD症狀的機會是一般兒童的兩倍;再者,ADHD患者的親生父母要比養父母有更高比例的ADHD症狀。

二、發展因素

研究發現,九月出生的兒童最常罹患ADHD,意外母親懷孕第一周期,若感染冬季常見的病原體,可能引發ADHD的症狀。其它先天與後天的影響因素,包括:生產過程的傷害、血中鉛濃度過高、其他藥物的副作用、腦部感染、腦損傷、過敏、癲癇、人工添加物、糖、飲食等,也可能是導致兒童顯現ADHD症狀的因子。

三、神經化學因子

當前被認為與ADHD症狀發生的相關神經傳導物質主要為:多巴胺(dopamine)與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而藍斑(locus ceruleus)負責注意力的功能,其組成以正腎上腺素神經為大宗,也逐漸為人所熟識。

四、神經生理學的因素

以正電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ADHD患者發現,其與正常兒童比較對照,在額葉的血流率與代謝速度界有偏低的情形;額葉功能不足,無法發揮會對腦部下游結構抑制的功能,所以產生ADHD的症狀。

五、環境和社會心理因素

刺激不足造成兒童發展上的遲緩,但是刺激太過也會導致幼兒不專注、遺忘、分心、身體動個不停;而家長的管教方式過度放縱、過度嚴厲或管教態度不一致,也有可能導致幼兒過動的行為或使行為問題惡化。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藍斑、正電子斷層掃描

英文關鍵字: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dopamine、norepinephrine、locus ceruleus、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363-365,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