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治療與輔導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治療與輔導


教育Wiki

ADHD幼兒的治療與輔導,有幾個方面學校教師及家長都必須瞭解而落實的,以協助幼兒改變目前的生活形態與適應未來的發展。

目錄

一、親職教育

1.幫助家長了解ADHD的特性

首先,教師必須協助家長了解ADHD疾患的本質、病徵、對於幼兒成長的影響、致病原因、可行的療法等事項;其次,向家長澄清ADHD是一種行為上的障礙,終其一生將可能永久伴隨,無法根治,對孩子的生活與教育有嚴重的影響。


2.建立「調整環境而非改變幼兒」的正確觀念

教師同樣要讓家長知道,罹患ADHD最重要的不適改變孩子,而是改變他們對孩子期望;關鍵在於調整環境以配合ADHD幼兒的需求,而非改變兒童來適應環境。


3.致力建立幼兒自信

患有ADHD的孩子,遭受到無知的外界很多責難、排斥、懲罰;因此,老師必須協助家長建立起患者的自信心,找出ADHD孩子的長處、優點,幫助他們盡量朝自己的優勢來發揮,給予他們比一般兒童更多的鼓勵,以建立自信與自尊。

二、藥物治療

目前醫學上使用治療ADHD兒童病徵的藥物,分別為興奮劑(stimulants)、抗抑鬱劑(anti-depressants)與尤以用來改善過動和衝動、減低暴躁與攻擊行為,但藥效卻不如興奮劑明顯的可樂寧(anti-hypertensive)三種。

即使藥物對ADHD兒童而言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藥效,但是,也有學者並不認同它的使用。事實上,並非每一位ADHD兒童都適合服藥,用藥前須考慮幾項決定因素:1.幼兒(兒童年齡低於六歲者較不適合用藥);2.症狀的嚴重程度;3.藥物對孩子風險或誤用;4.其他治療成功的方法;5.抽蓄或脫妥瑞氏症患病史;6.是否有過度焦慮的情況;7.府母能否遵照醫師的指示確實用藥。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興奮劑、抗抑鬱劑、可樂寧

英文關鍵字: stimulants、anti-depressants、anti-hypertensive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368-372,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