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注意力需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注意力需求


教育Wiki

注意力需求

通常「干擾」行為是為了尋求注意力—是急需協助的訊號,了解兒童的干擾行為是對注意力的渴求需要一些經驗,你可能知道兒童會用炫耀來獲得注意力,也可能看過兒童故意使壞討罵引起甚至是負面的注意,但終究,這些他們都得到注意。

渴求注意力是一種正當的需求(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early child care research),但是在大班級裡很難滿足這項需求,即使是最有經驗的老師也覺得在1:10師生比的情況下,要讓每個人充分獲得注意力十分困難。公立學校每班有20~25個學生讓這個情況變成不可能的任務,你能讓多少學生同時坐在你的腿上,而且每位兒童需要的程度又都不一樣,端看他們的個性和發展階段而定。因為兒童的休息和壓力程度不一樣,每天需求的程度也不一樣,另外是有時家裡沒有給予適合的注意力。

雖然需要時間和耐心,一旦注意力來源消失,透過增強而錯誤習得的行為就會停止。因為夠了解他的問題,老師才能有效回應他的行為根源,老師知道不僅要忽略他不適當的行為,還要用另一種方式滿足他對注意力的渴望。雖然以忽略不適當行為的方式賭上注意力,對某些兒童的成長來說是最好的方法,還有其他許多孩童是不小心被忽略了,特別是那些安靜的孩子,太安靜得比太吵得容易引起嚴重的問題,因為他們可能已經自我放棄,他們可能已經放棄嘗試滿足需求,他們常常發呆或不快樂、不參與活動,並逐漸退步。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渴求注意力是一種正當的需求、注意力需求

英文關鍵字: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early child care research、Attention Needs

參考資料

廖淑台著。兒童行為輔導, 2011年9月,頁12-6~12-8,禾豐書局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