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洪水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洪水法


教育Wiki

目錄

洪水法
洪水法(flooding)是行為治療學派中傳統的系統減敏感法的變形型態之一,暴露治療法(exposure therapies)的一種。特色為讓當事人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下暴露於激發焦慮的刺激,採用現場實境或想像的方式,讓當事人體會當他們暴露於焦慮情境時,所害怕的後果不會發生。(註一) 可分為以下兩類:

現場洪水法

實施現場洪水法(in vivo flooding)時,當事人必須強烈且長時間暴露於焦慮的刺激下,同時在這段時間內不得有任何減緩焦慮的行為。一般而言,高度恐懼的當事人為緩和自身焦慮會採取一些不適當的行為,而這正是造成適應不良的主因,故在實施現場洪水法時會避免當事人的不適當反應,通常實施後很快就能降低焦慮感。例:一位個案在童年時曾有被狗追和包圍的經驗,從此之後他對於狗有莫名的恐懼,成年後與女友論及婚嫁卻無法自在的和她的愛犬相處,產生莫大的壓力故前去尋求諮商協助,治療師會藉由洪水法的技術讓個案到寵物店和狗接觸,但是想像中被狗追、咬的情形卻沒有發生,而漸漸放下對狗的恐懼與焦慮。(註二)

想像洪水法

想像洪水法(imaginal flooding)的原理、程序和現場洪水法相似,差別只在於當事人面對的是想像情境,而非現實生活。相較於現場洪水法,想像洪水法能夠處理所有類型的焦慮情境是其優點,對於一些真實的創傷事件(例如墜機、強暴、水災、火災等),使用現場洪水法有其倫理上和實施上的困難與限制。謹慎地使用想像洪水法,能在不引起反效果的情況下重建創傷情境。例如墜機事件的生還者多半可能有多種衰弱症狀,他們可能會常做惡夢、腦海時常出現災難的場景、可能開始不敢搭飛機,嚴重者甚至不敢乘坐交通工具,或是產生痛苦的情緒,像是罪惡感、焦慮、憂鬱等等,在行為治療中,洪水法常用於治療焦慮相關的疾患、恐懼症、過度強迫性行為、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曠野恐懼症等。(註一)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現場洪水法、想像洪水法
英文關鍵字:in vivo flooding . imaginal flooding
參考文獻
註一:Gerald Corey(2009).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八版)(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雙葉書廊。 p.298-299
註二:樊雪春(主編)(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臺北市:五南。p.79~8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