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岸擬茀蕨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海岸擬茀蕨


教育Wiki

海岸擬茀蕨

目錄

基本資料

學名:Phymatosorus scolopendrium (Burm.) Pichi-Sermolli

英文名:East indian polypody

別名:琉球金星蕨、密網蕨、海岸星蕨、蜈蚣擬茀蕨等

植物分類: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擬茀蕨屬(Phymatosorus)(註1)

植物形態:岩生或地生植物

分布地區:海岸擬茀蕨通常廣泛分布於馬來西亞、海南島、琉球等地區

台灣分布情形:海岸擬茀蕨在台灣多生長於花蓮、台東、恆春半島、蘭嶼、綠島等海岸地區,常見在海邊礁岩及林緣空曠地區等群集而生

用途:庭園美化、吊盆、大型盆栽等


介紹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擬茀蕨屬(Phymatosorus)的海岸擬茀蕨,通常被歸類為型的地生或岩生植物,其性偏好高溫且多濕的環境,而適合生長的溫度則大約落在攝氏二十二度至三十度之間,具有耐陰性、耐鹽性、耐濕性、耐旱性,亦可耐強光,在冬季時進入休眠狀態,適用於拼海地區的美化。海岸擬茀蕨通常廣泛分布於馬來西亞、海南島、琉球等地區,而在台灣則多生長於花蓮、台東、恆春半島、蘭嶼、綠島等海岸地區,常見在海邊礁岩及林緣空曠地區等群集而生。(註2)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擬茀蕨屬(Phymatosorus)的海岸擬茀蕨,其根狀莖為匍匐狀,粗狀而發達,多分歧,其莖上被有黑褐色鱗片。

海岸擬茀蕨的葉片一般自地際萌發,疏生,葉緣為全緣,屬一回生羽狀深裂,葉質為革質至厚肉質。

果實

海岸擬茀蕨以孢子繁殖,其孢子囊群一般著生於裂片背面中軸的兩側,無孢膜構造。

參考書目

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88。

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54。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海岸擬茀蕨

英文關鍵字:Phymatosorus scolopendrium (Burm.) Pichi-Sermolli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