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海洋教育
教育Wiki
資料來源: 國民教育社群網
目錄 |
- 臺灣是個被海洋環繞的海洋國家,國民應具備充分認知海洋、善用海洋的能力。海洋教育應強化對整體自然環境的尊重及相容並蓄的「海陸平衡」思維,將教育政策延伸向海洋,讓全體國民能以臺灣為立足點,並有能力分享珍惜全球海洋所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
- 為達成「臺灣以海洋立國」的理想,涵養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臺灣為本的國際觀及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應以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涵養學生的海洋通識素養為主軸,進而奠立海洋臺灣的深厚基礎。
- 國民中小學應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從親近海洋歷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從活動與省思中激發熱愛海洋情操,善用海洋、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並維護海洋的生態平衡,積極保育海洋資源,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增加對海洋的知識,瞭解海洋的生物與生態、海洋文化、海洋自然科學、海洋資源與海洋相關法律,覺察海洋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以及認識國家所處海洋環境與遠景,進而建立海洋意識與積極關心國家海洋發展。
- 從海洋出發,教育國民中小學學生海洋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對生命、自然環境的尊重,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的特性,並塑造海洋人文、藝術的文化。分階段具體目標如下:
- (1)國小低年級具體目標:
- A.喜歡親水活動,並重視親水的安全性。
- B.喜愛閱讀並分享海洋的故事。
- C.認識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 D.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 (2)國小中年級具體目標:
- A.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的樂趣。
- B.瞭解家鄉的水產相關職業。
- C.欣賞海洋文學與藝術作品,認識海洋民俗活動或信仰,並嘗試創作海洋文學、藝術作品。
- D.認識常見的海洋生物。
- E.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方法。
- (3)國小高年級具體目標:
- A.熟練游泳基本技能。
- B.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 C.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 D.瞭解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
- E.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 F. 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 (4)國中具體目標:
- A.熟練水域求生技能,並從事水域休閒運動。
- B.瞭解海洋產業的結構與發展,以及主要海洋法規與海域主權。
- C.比較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差異。
- D.具備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及瞭解海洋科技發展。
- E.認識常見的海洋資源與可再開發的再生資源。
- F. 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
- 海洋教育的架構分為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主題軸下分細類,詳見表1。
- 表1 中小學海洋教育的架構
主題軸 細類 海洋休閒 ·水域休閒
·海洋生態旅遊海洋社會 ·海洋經濟活動
·海洋法政海洋文化 ·海洋歷史
·海洋文學
·海洋藝術
·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海洋科學 ·海洋物理與化學
·海洋地理地質
·海洋氣象
·海洋應用科學海洋資源 ·海洋食品
·生物資源
·非生物資源
·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主題軸 | 學習內涵 | 建議融入之學習領域 |
---|---|---|
海洋 休閒 | (1)喜歡親水活動,瞭解並重視其安全性。 (2)學會至少一種游泳方式,並能以正確姿勢換氣游泳。 (3)具備從事水域休閒運動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4)參與海洋的休閒活動,熟練海洋求生技能。 (5)瞭解沿海或河岸的環境與居民生活方式。 (6)認識、參與安全的海洋生態旅遊。 | 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生活 |
海洋 社會 | (1)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產相關職業。 (2)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3)體認臺灣是海洋國家,並強化臺灣海洋主權的意識。 (4)瞭解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主要海洋法規。 (5)瞭解海洋各級產業(如水產、工程、運輸、能源、旅遊等)的結構與發展。 | 健康與體育、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 |
海洋 文化 | (1)體認家鄉或鄰近水域變遷與生活的關係。 (2)認識臺灣開拓史與海洋的關係。 (3)瞭解臺灣歷史變遷與世界海運發展的關係。 (4)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5)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6)比較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差異。 (7)能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以海洋為主題的藝術表現。 (8)瞭解與海洋有關的民俗故事活動。 (9)探索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之意義及其與社會發展之關係。 | 語文(國語文)、藝術與人文、生活、社會、綜合活動、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 |
海洋 科學 | (1)瞭解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2)覺察河水、海水產生的各種現象。 (3)瞭解海流的作用、海嘯及潮汐現象對生活與環境的影響。 (4)具備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及瞭解海洋科技發展。 (5)認識臺灣海岸地形景觀的特色與成因。 (6)瞭解氣候變化及颱風對生活的影響。 (7)分析海洋氣候、氣象、海象及其對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8)認識海洋相關應用科學,如海水淡化、船舶、發電、礦產等。 | 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生活 |
海洋 資源 | (1)瞭解生活中的水產食物。 (2)透過品嚐不同水產,瞭解海洋飲食文化。 (3)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4)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方法。 (5)瞭解海洋生物資源之種類、用途與永續發展。 (6)瞭解海洋非生物資源之種類與應用,探討非生物資源的開發與生態的平衡。 (7)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8)瞭解海洋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珍惜生物與非生物資源。 | 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生活 |
1.課程設計
A.課程設計應注意縱向銜接。
B.課程設計應兼顧「親海、愛海、知海」理念,並強化體驗、省思與實踐,以涵養海洋通識素養。
C.課程規劃、設計以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相關學習領域為原則。
D.學校得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及社區資源,發展具創新性、前瞻性與海洋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
2.教材編選
A.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的銜接,呼應中小學海洋基本知能,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B.教材編選應符合本議題課程目標,以周延與適切的材料,來幫助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
C.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為本位,涵養學生的海洋意識和能力,並兼顧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及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
D.教材內容之文字、圖片、資料應力求生動活潑及淺顯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
F.教材編選應儘量與生活經驗及時事相結合,力求生動活潑,著重體驗與實踐,並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俾能學以致用。
G.教材編選應顧及各個年齡的階梯遞進的螺旋關係,並可參酌其他領域及議題加以融合設計。
H.可依照需求另編教師手冊,教師手冊應視需要列舉詳盡之活動手冊、參考文獻、視聽教材等資料,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
3.教學方法
A.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或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培養主動親近海洋的態度。
B.教學目標與活動設計,應兼顧情意、技能及認知的均衡發展,並重視學生個別差異。
C.教學活動應與其他相關領域或學校行事活動結合,善用體驗活動或其他生動活潑的方式,強調體驗、省思、實踐的歷程。
D.教學宜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探究的歷程,以增進其海洋意識和能力。
E.教學宜提供學生機會均等的學習情境,不應受家庭社經背景及學生個人學業成績等因素影響。活動規劃務求周全,並顧及學生身心發展與安全措施。
F.教學宜結合學生舊經驗、生活情境或時事,整合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覺察海洋與人類的關係並積極探究海洋的奧秘。
G.教學實施除於課堂講授外,應輔以校外實際體驗活動、參觀或其他方式,並善用網路與其他資源。
4.教學評量
A.評量應依據活動目標及學習內涵,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
B.評量內涵應兼顧情意態度、知識技能及努力程度。
C.評量應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D.評量宜採多元評量方式,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口語評量、高層次紙筆評量或其他評量方式等。
E.評量結果除由教師評定外,得適切參酌學生自評、同儕評量、家長評量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評量資料評定結果,並應考量學生個別差異。
F.學校宜進行教學成效評量,做為教師改進教材、教法的依據,以及實施個別教學和輔導的參考。
5.活動資源
A.善用學校各項教學資源,積極拓展社區資源,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B.得與社區內各級學校與機構,合聘師資,交換或使用教學資源,或共用軟硬體設施。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