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洋歷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海洋歷史


教育Wiki

海洋歷史

目錄

一、「福爾摩沙」的來由

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的船隻在台灣附近海域活動,經過台灣時,覺得風景秀麗,令人印象深刻,就稱台灣為「福爾摩沙」,意思是「美麗之島」。

二、航海發展歷史

十五世紀初期,由於造船技術的進步和羅盤的使用,使得海上的貿易活動蓬勃發展。例如:明朝的皇帝曾經多次派遣鄭和率船隊到海外宣揚國威,並加強與各國的貿易,先後到達南洋群島和印度洋一代,最遠還到達非洲的東岸。十七世紀初期,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為了爭奪海上的勢力,先後在台灣南;北部建立海上貿易據點,也開啟了台灣與西方文明的接觸。並且說明「羅盤」的來源與功用,指出「中國人改良指南針而成的指項工具,運用在海上航行,提升航海的技術」也指出航海最基本的條件,「學會看航海圖和使用羅盤的方法」。

三、習俗傳說

在習俗方面都集中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中,提到「海島國家飲食較為清淡」。另外也描繪出十五、六世紀船長的大致歷史形象「披著紅披風,繫著長劍」。

綜合上述,在海洋歷史方面的資料主要出現在社會領域,少部分出現在語文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主要的特色在說明「福爾摩沙」的由來、航海發展歷史方面的介紹,及台灣發展史中對於漢人移台過程的大略介紹,但有關台灣港口的發展歷史、相對的習俗傳說等方面介紹資料較少。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海洋、歷史、福爾摩沙、習俗

英文關鍵字: ocean& marine、History、Formosa、Custom

參考資料

吳靖國著。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2009年1月出版,頁58-60,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