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液晶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液晶體


教育Wiki

液晶體(註1)
1888年,奧地利植物家佛瑞德里希 雷尼澤爾在研究植物膽固醇生物功能時,發現了一種新物質,其性能從不為人知(後被確認為膽固醇苯酸類物質)。這種物質在145.5度C時,由固體變為不透明液體,而在178.5度C時,就變成完全透明的物體。
1889年,法國人奧托萊曼發現,這種物質即便在不透明液體狀態時,也保持一種晶體結構,於是就為其取名「液晶體」。

特質與應用

在不同溫度下,可以呈現出固態或液態的特徵。事實上,它的形狀好似盛液體的容器,但它的分子(像拉長的小棍)排列得很規則是典型的結晶體形式的排列。
1. 液晶中的分子按照規則的形式排列,類似固態結晶體中粒子的排列。液晶中的分子影響通過液晶的光線,加熱液晶之後可改變分子排列,並使光線在不同的溫度下改變顏色。所以我們可知簡單溫度計就是液晶所製成的。(註2)
2. 液晶體稱為膽固醇液晶體,正如其名,它的來源來自膽固醇,是一種在我們體內也存在的有機分子。它們具有被稱為迴圈二色性的光學特質:當它們被白光(如陽光)照射後,透過液晶體的一定波長的光子將被環形極化,即電磁場不再亂震動,而是按照一個準確的方向,同時其他的光子將被反射出去。其結果就在晶體表面出現鮮豔的彩虹色,這即取決於光的入射角,也取決於晶體的溫度。事實上,溫度改變,晶體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故應用在作為一種類似對彩色膠片進行檢測的那樣一種檢驗標誌。(註1)


參考文獻

註1: 有關物理的100個常識,形豔編著,第一版-台北市,驛站文化,2011.09。
註2:新世紀科學學習百科內爾阿德利著,初版,台北市,貓頭鷹,1995。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