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減法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減法教學


教育Wiki

減法教學(Minus teaching)

目錄

減法的情境

改變型取走

意旨在一個集合中取出部分之元素,以形成另一個集合,而此取走模式使得原本的集合做出了改變,因此稱為改變型取
走,而也為一元運算。舉例而言,基礎問題中常會出現,原有五顆蘋果,爸爸吃掉兩顆後還剩下幾顆蘋果,此類的問題即
為改變型取走,也就是課程中常見的求餘問題。

等化的情境

此類別即為一個集合要變得與另一個集合相等,而在使其相等的過程中,即為等化之情境。另外等化其實也可分為添加
的等化以及取走的等化,添加的等化意旨由少變多,而需增加多少個體則需運用減法運算,另外取走的等化意旨由多變
少,因此需減少的個體也可運用減法來運算。

比較的情境

意旨在兩個集合之間做比較,以計算出集合之間的差異為何。相同的,比較的情境也可分為兩類,為多了多少或者少了
多少,而在課程中常用的語句為求差的問題。

(註2)

減法教學階段

減法教學可分為以下階段:

1. 了解減法之涵義:減法之定義為加法之逆算,但對於孩童而言較難以理解其中之涵義,因此首先會運用生活中的具體
例子,來教導學生減法的計算方式,並且讓孩童了解到剩餘的情境模式,以及差數的情境模式。舉例而言,當有五個小朋
友時,兩個人先回家了,那還剩下幾個小朋友在學校,此即為剩餘的概念,而在差數的部分,則可舉例為,當班上有五個
小朋友,隔壁班有三個小朋友,則我們班比隔壁班多出幾個小朋友,此例子即為求差的情境。
2. 認識運算符號以及減少等用語:問題中常會出現拿走、用掉、取走、吃了、回家等等用語時,則需教導小朋友,其意
義即為減少的概念,而在教學情境下,拿走、用掉等等用詞當語減少以及剩餘常搭配使用時,則可讓學生漸漸熟悉其三者
之間之關係。舉例而言,當一籃五顆蘋果中爸爸吃了三顆,則一籃蘋果減少了幾顆,但還剩下幾顆,透過此例子,即可使
學生逐漸有減少的概念,並且認識減法的運算符號。
3. 使用具體物操作減法計算:當有了減少、剩餘以及運算符號之概念後,即可運用具體物品來指導減法的計算方式,例
如可拿出積木等等孩童感興趣之事物,一邊拿走積木,一邊詢問孩童減少了幾個,還剩下幾個,使學生逐漸熟悉減法之操
作。另外,當具體事物了解後,則可進入到半具體事物。
4. 認識計算式:此一階段則是教導學生,把一串敘述性之問題轉化為簡易的計算式子,例如上述蘋果的例子中,即可教
導學生寫出5-3=2之關係式。而在此階段中,非常注重學生的充分練習,如此才能使孩童扎下穩固的基礎概念。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減法教學
英文關鍵字:Minus teaching
參考資料
註1吳新華/著。數與計算的啟蒙,1992年初版,頁284-29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註2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280-281。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