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溝通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溝通


教育Wiki

溝通

目錄

理論

溝通具有許多解釋,根據賽蒙之解釋乃是組織中的某一分子,將其決定前提傳達給另一份子的歷程,而在國內學者黃昆輝的解釋中提到,溝通是經由語言或其他符號,將一方的訊息、意見、態度、知識、觀念乃至情感等,傳至對方的歷程,因此根據上述兩位學者的說明中,大致可分析出幾項溝通的重點,首先,溝通必須是由至少一人以上之行為,再者兩者必然產生互動,最後雙方訊息達到傳遞的結果。(註1)

溝通的要素

以下根據Krone歸納觀點,主要有下列幾項

  1. 訊息 為每一位參與溝通者,所傳遞的語文或非語文線索或符號,系個人所希望達成的溝通理念。
  2. 管道 為訊息傳送的一種傳播媒介、媒體或形式,這些形式包括:非語文的光波到面對面溝通時的聲波、電話的訊號及電子郵件等。
  3. 發送者 為個人或一般性來源(如教育局長辦公室)所發送的訊息;收受者為訊息傳送的終點或將訊息加以譯碼解讀者。
  4. 傳播 透過特定的管道或媒體,實際發送或收受訊息。
  5. 編碼或解碼 包括認知的結構和創造、轉移和解釋訊息的過程。編碼係將發送者所傳送的訊息,轉換成符號的形式;而解碼則是收受者將訊息再加以轉換,經過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個人能運用、解釋或賦予訊息某些意義。
  6. 回饋 係對於最初的訊息之反映,如本書第一章中所界定的,運用回饋來促成對訊息的解釋。
  7. 溝通的效果 為訊息交換過程的一般產出或結果,例如,新的知識、不同的態度、文化和滿足感等。

(註2)

關鍵字
中文:溝通
英文:communication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基(2001)。學校行政新論,頁145-150。師大書苑。
註2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頁207-208。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相關閩南語 溝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