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潘希珍
教育Wiki
目錄 |
生平
琦君,生於民國六年,卒於民國九十五年,年八十九(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
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台灣當代文學作家。
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亦涵括小說、評論、翻譯及兒童文學,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語言。
1917年,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小名春英,童年在農村度過,上有兄長一位,因親生父母早逝,兄妹倆就過繼給伯父,由伯父潘鑒宗與伯母葉夢蘭扶養長大,潘父與潘母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親與母親。
1921年,開始受教於家庭教師葉巨雄,研讀詩經、唐詩、孟子、論語、唐宋古文等中國古典文學數年。
1924年,唯一的親哥哥在北京因病過世。
1928年,舉家遷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
1935年,發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於「浙江青年」雜誌。
1936年,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之江大學後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
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
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
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書記官,之後轉任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同年,發表來台後的首篇散文「金盒子」於中央日報。
1951年,與李唐基結婚,兩人育有一子。
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除了從事司法工作,這幾十年間,琦君也在學校兼課教授國文,如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中興大學、中央大學等學校。
1969年,自法院退休。
1977年,隨夫留居美國。1980年,自美返國,任教於中央大學中文系。1983年,再隨夫留居美國。
1999年,以《煙愁》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2001年,返回故鄉-浙江永嘉,參加「琦君文學館」開館典禮。
2004年,與夫婿返台定居於台北縣淡水鎮。
2006年6月7日凌晨4點45分病逝於台北市和信醫院,享壽89歲。琦君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選入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
哲學觀點
著作
- 合集
《琴心》(散文、小說)國風雜誌社 1954年,爾雅出版社 1980年
《琦君自選集》(詞、散文、小說)黎明文化公司 1975年
《文與情》(散文、小說)三民書局 1990年
《琦君散文選》(中英對照)九歌出版社 2000年,新版 2007年
《母親的金手錶》九歌出版社 2001年,簡體字版 中國三峽出版社 2002年
《夢中的餅乾屋》九歌出版社 2002年,簡體字版 中國三峽出版社 2002年
《琦君書信集》臺灣文學館 2007年
- 小說
《菁姐》(短篇)今日婦女半月刊 1956年,爾雅出版社 1981年
《百合羹》(短篇)開明書店 1958年
《繕校室八小時》(短篇)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
《七月的哀傷》(短篇)驚聲文物供應社 1971年
《錢塘江畔》(短篇)爾雅出版社 1980年
《橘子紅了》(中篇)洪範書店 1991年
- 散文
《溪邊瑣語》婦友月刊社 1962年
《煙愁》光啟社 1963年,書評書目出版社 1975年,爾雅出版社 1981年
《琦君小品》三民書局1966年,新版 2004年
《紅紗燈》三民書局 1969年,新版 2002年
《三更有夢書當枕》爾雅出版社 1975年
《桂花雨》爾雅出版社 1976年
《細雨燈花落》爾雅出版社 1977年,新版 2005年
《讀書與生活》東大圖書公司 1978年,三民書局 1986年
《千里懷人月在峰》爾雅出版社 1978年
《與我同車》九歌出版社 1979年,新版 2006年
《留予他年說夢痕》洪範書店 1980年
《母心似天空》爾雅出版社 1981年
《燈景舊情懷》洪範書店 1983年
《水是故鄉甜》九歌出版社 1983年,新版 2006年;簡體字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此處有仙桃》九歌出版社 1985年,新版 2006年
《玻璃筆》九歌出版社 1986年,新版 2006年
《我愛動物》洪範書店 1988年
《青燈有味似兒時》九歌出版社 1988年,新版 2004年;簡體字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淚珠與珍珠》九歌出版社 1989年,新版 2006年
《母心‧佛心》九歌出版社 1990年,新版 2004年;簡體字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一襲青衫萬縷情》(我的中學生活回憶)爾雅出版社 1991年
《媽媽銀行》九歌出版社 1991年,新版 2005年
《萬水千山師友情》九歌出版社 1995年,新版 2006年
《母親的書》洪範書店 1996年
《永是有情人》九歌出版社 1998年,新版 2005年
- 兒童文學/繪本
《賣牛記》繪者:田原 台灣省教育廳 1966年,2006年 三民書局將舊版的《賣牛記》與《老鞋匠的狗》合一,成新版的《賣牛記》
《老鞋匠和狗》繪者:田原 台灣省教育廳 1969年
《琦君說童年》純文學出版社 1981年,三民書局 2006年
《琦君寄小讀者》純文學出版社 1985年,健行出版社 1996年,2004年 原書更名為《鞋子告狀—琦君寄小讀者》九歌出版社
《桂花雨》繪者:黃淑英 格林文化出版社 2002年
《玳瑁髮夾》繪者:黃淑英 格林文化出版社 2004年
- 論述
《詞人之舟》純文學出版社 1981年,爾雅出版社 1996年
《琦君讀書》九歌出版社 1987年,新版 2006年
- 翻譯
《傻鵝皮杜妮》國語日報 1965年
《涼風山莊》純文學出版社 1988年
《比伯的手風琴》漢藝色研出版社 1989年
《李波的心聲》漢藝色研出版社 1989年
《愛吃糖的菲利》(頑童菲利三部曲)九歌出版社 1992年,新版 2008年
《好一個餿主義》遠流出版社 1992年
《小偵探菲利》(頑童菲利三部曲)九歌出版社 1995年,新版 2008年
《菲利的幸運符咒》(頑童菲利三部曲)九歌出版社 1997年,新版 2009年
評價
夏志清先生曾說:「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為中國當代文學感到驕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應該傳世的。」(這是1974年爾雅出版社出版書目時夏來信之評價,而在當年該社就為其出版《煙愁》。)他以為《一對金手鐲》、《髻》這些文章,早該取代朱自清的《匆匆》、《背影》成為中學教材,甚至列入「諾貝爾文學獎」毫不遜色。琦君謙虛地說:「我這個是土作品。」夏說:「土有土的好處。」琦君的作品,在現今包括中國在內的華文界甚具影響力。
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
109702211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