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燕鴴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燕鴴


教育Wiki

目錄

燕鴴 Glareola maldivarum

基本資料

分類:鷸目,燕鴴科
體型大小:身長二十四公分,翼長十七至二十公分<註1>
別名:土燕子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保育類<註2>

型態特徵

雌雄體色一樣,有冬夏羽之分,幼鳥體色較灰,體背部的羽毛顏色呈鱗片狀。
夏羽 - 嘴喙黑色,基部內側紅色;體背部茶褐色,喉部乳黃色,外圍有一黑圈;眼周圍白色,臉頰及頸側至胸部黃褐色;腹部以下白色。
冬羽 - 羽色與夏羽無太大差異,但嘴喙基部變黑色,喉部淡褐色,外圍的黑圈變得不明顯。

生態習性

常單獨或成群出現於海岸附近之砂石地或內陸的溪床等開闊區內。
以類似燕子的飛行方式在空中捕捉金龜子、蜻蜓、蒼蠅等飛行中的昆蟲,也會在地面上急行啄食蚱蜢或蝗蟲等地面活動的昆蟲。
在台灣本島,除了少部份是本島繁殖的之外,大部分族群是春秋過境鳥和冬候鳥。<註1>
另外燕鴴會跟東方鴴一樣用著"擬傷"的方式來誘敵,以保護巢及幼雛。

鑑別特徵

翼下腹羽為橙褐色,尾羽白色,末段黑褐色,尾上及尾下腹羽都是白色,這兩個特徵只有在飛行時才會明顯出現,是重要的鑑別特徵。<註4>

命名由來

在分類學上,燕鴴科雖然屬於鷸目,但是他的外型及食性都和鷸鴴類差異很大,燕鴴他腳不長,雙翼長又尖,嘴喙很短,但在空中捕食食物時卻可以張的非常大;
因飛翔時有類似燕子細長的雙翼,分岔很深的尾部,且在空中捕食的方式像極了燕子,故有了"燕鴴"這個名稱。<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燕鴴
英文關鍵字:Glareola maldivarum

參考書目

註1: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鳥類82頁,姚正得,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年6月出版。
註2: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宜蘭縣鳥類資源213頁,張明財及林燕秋撰文,宜蘭縣政府1996年8月出版。
註3:東北角野生鳥類82及83頁,徐兆泉等著,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1994年5月發行。
註4:鳥羽,台灣野鳥羽毛圖鑑169頁,郝偉廉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06年2月發行。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376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