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物理風化
教育Wiki
機械性風化(mechanical weathering)或稱物理風化(physical weathering)岩石因為受到熱力或壓力變化而膨脹或收縮、岩石裂隙中的水反覆結凍或解凍,以及岩體內晶體的成長或生物的鑽鑿活動,均為導致岩時崩解的主要機械性風化作用。
目錄 |
岩石白天受太陽照射而溫度提高、體積膨脹,夜晚因輻射迅速散溫而溫度陡降、體積收縮。這種反覆的脹縮作用在熱帶乾燥地區最為明顯;通常在岩體表層產生薄層的剝落。
凍裂作用又可稱為楔裂(Frost Wedging)滲入岩石裂隙中的水,因氣溫降低而結冰,體積增加為原來的110%,擠壓兩側岩體,逐漸撐大裂隙。當氣溫升高後,除了原本冰體溶解的水外,新增的空間又容納更多後來流入的水,然後在氣溫下降時再度結凍,進一步稱大裂隙。岩石長時間經過反覆的凍裂作用而逐漸碎裂。此種作用對於高山或極區裸露岩石的影響最為顯著。解壓 (Unloading )原被深埋的岩層,因覆蓋在上方的岩體或物質被移除,導致壓力減輕而膨脹,通常在岩體的表層形成平行於地面的頁狀節理,長期下來,岩體順著結理逐層脫落。該種風化作用經常發生,因在冰河消融而出露的岩體,以及因地表岩層被侵蝕而出露的侵入火成岩(例如:花崗岩)。
當大浪快速衝進岩石的裂縫時,會壓縮原本存在於裂隙中的空氣,增大氣體對岩石的壓力,撐開岩石裂縫;接著當浪水快速退出岩隙時,突然增加的空間,使空氣壓力迅速下降,產生爆破性的力量,造成岩體表面物質的鬆脫瓦解。反覆的波浪活動終於使岩體破碎崩落。
海水或含鹽類的水滲入到岩石顆粒間的孔隙或岩體裂隙後,蒸發作用將溶液中的水分移除,攜出鹽分,使其在岩石顆粒之間形成鹽結晶。由於鹽結晶的受熱膨脹係數遠大於周圍的岩石顆粒,因此當岩石受熱時,膨脹較快的鹽結晶擠壓緊鄰的岩石顆粒,使其逐漸鬆動而脫落。
中文關鍵字:機械性風化、物理風化英文關鍵字:mechanical weathering、 physical weathering
1.徐美玲。台灣的地形,2008年一版,頁25-26。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2900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