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物質關聯疾患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物質關聯疾患


教育Wiki

物質關聯疾患(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

目錄

前言
物質關聯疾患,是因為物質(或藥物)誤用,所造成的,可能導致行為、情感或思想暫時的改變,甚至中毒。長期及過度的使用,會導致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物質依賴(substance dependence)。(註1)
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

定義:是指個人過度和長期的依賴藥物,這種行為會損傷一個人的家庭、社會關係、工作能力、或置自己和他人於危險中。(註1)

症狀
在一年期間內發生至少下列特徵之一
1. 一再的物質使用,導致無法執行其工作、學校或家庭的主要角色責任。
2. 在物質使用對身體有害的狀況下,仍一再的使用此物質。
3. 一再捲入與物質使用關聯的法律糾紛。
4. 縱使物質使用造成或加重此人的社會、人際問題,然繼續使用。(註1.DSM檢核表)
物質依賴(substance dependence)

定義

即人們所謂的上癮,人們不僅濫用藥物,而且把他們的生活集中在上面,並養成身體對他的依賴,表現的為對他的耐受性、戒斷症狀,或者兩者兼具。(註1)

症狀

至少有下列各項中的三種:

1. 耐受性:為了獲得渴望的效果,因此需要增加藥物的量劑。
2. 戒斷:在個人突然停止或減量服用藥物時,會出現不愉快、甚至危險的症狀,包括痙攣、焦慮、發作、出汗或是反胃。
3. 此物質之攝取,常比此人所意願的更大量及更長時期。
4. 對物質使用有持續渴望,或控制物質使用有多次不成功的努力。
5. 花費許多時間去取得此物質,使用此物質,或由物質作用恢復過來。
6. 物質使用替代重要活動。
7. 縱使由於物質使用,一再造成或加重身體或心理問題,仍繼續服用此物質。(註1.DSM檢核表)
種類

鎮靜劑

減緩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使人減緩緊張抑制,病干擾個人的判斷力、運動反應和注意力。包括酒精、鎮靜藥物、催眠劑、鴉片類(海洛因、嗎啡、可待因、美沙酮)

興奮劑

增加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導致血壓升高及心跳加速,警覺性增強加速行為和思考。包括古柯鹼、安非他命、咖啡因、尼古丁。

幻覺劑

引起知覺極端的變化,由增強個人的常態感覺到誘發幻想、幻覺。包括迷幻藥、海斯卡琳、天使塵。

大麻類

會產生幻覺劑、鎮靜劑及興奮劑的混和效果。

成因
社會文化觀點:情境壓力、家庭價值觀、物質可取性、周遭人的使用、媒體的宣傳。
心理動力觀點:早期生活有強烈依賴的需求、物質濫用人格。
行為觀點:藉由藥物來減輕緊張及提振精神,因而強化此行為。
生物學觀點:遺傳、基因異常、生化因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產量下降。
治療
心理動力治療:透過矯正藥物使用的潛在需求即衝突。
行為治療法:以嫌惡治療,將一種不愉快的刺激與個人濫用的藥物配對。
認知行為治療:自我控制訓練、預防復發訓練。
生物治療法:解毒、抗拮劑、藥物持續治療法。
社會文化治療:自助團體、文化及性別敏感治療、社區預防。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物質關聯疾患、毒品、酒精
英文關鍵字: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
參考資料

註1.變態心理學/Ronald J. Comer原著;林美吟譯(二版) 台北市:心理出版 p.415~45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