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問題諮商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特殊問題諮商
教育Wiki
特殊問題諮商(Counseling of special needs)
目錄 |
前言
- 特殊問題諮商中在預後欠佳的部份中,又可分為強迫性格型、衝動型、攻擊型、過度壓抑型以及動作外化型五類,而所
- 謂預後欠佳意味著在諮商完成後,其改變的程度效果不彰,即在面對相同問題時,依然以固有的反應模式去應對起初之問
- 題。因此在面對此五類當事人時,諮商員需要維持積極正向的態度,並且以將心比心的態度去理解當事人心中的苦痛,才
- 不致因當事人的過度反應,而對其產生反感或者失去耐心。
特殊個案
強迫性格型個案
- 所謂強迫性格意旨當事人有過度理智化的現象,而在諮商過程中,當事人容易偏離主題,並且談話內容過於哲學式,使
- 得與諮商員談論抽象且不帶情感之議題,因此當諮商員發覺當事人有上述之反應時,應提高警覺,留意盡量不陷入當事人
- 的抽象思考中,並且適時提醒當事人諮商的主要目的為,檢視個人困擾之用途。而對於強迫性格型的當事人,諮商員應協
- 助當事人修正其強迫性儀式化的行為,或者幫助其脫離對自己過度嚴苛的限制,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協助強迫性格型之當事
- 人之心理發展。
衝動型個案
- 當事人中通常會將自身遇到之困難,歸因於外在的環境因素,例如工作環境、配偶、經濟蕭條等等,因此當當事人尋求
- 協助時,其一廂情願認為只要外在因素改變,而自己的問題將可獲得解決。因此使得諮商員在諮商過程中,常常引起當事
- 人強烈的抗拒,而面對這些抗拒,諮商員最好的作法即為,暫時放開癥結點,等待有更多明顯證據時,再重新對當事人提
- 出詢問,以利當事人真正看清自己所需負起的責任為何。
攻擊型個案
- 當事人會有過度的反應,或者以挑釁的口吻來防衛自己內心的恐懼,如此的行為將導致諮商員的困擾。因此諮商員如可
- 讓當事人暢所欲言,不論是爭辯或者具有攻擊性的內容,將可消解當事人的部份防衛態度,在搭配上諮商員平靜且不駁斥
- 的衝動,將使雙方關係能穩固,進而讓當事人信任諮商員。久而久之,諮商員便可適時點出當事人的挑釁行為,讓當事人
- 能了解自己的特徵,並檢視自身的攻擊性態度,而達成最後看清自己的諮商目標。
過度壓抑型個案
- 此類的個案通常為無法檢查出生理病變的當事人,其無法分辨自己的痛苦與情緒,漸漸地將自身的問題歸因為心理成::
- 因,並且產生出恐懼以及強烈的抗拒行為,針對此類的當事人,諮商員可嘗試使用與感官有關的字眼來與當事人溝通,或
- 者利用教育性來解說,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使當事人放鬆,以及可透露出諮商員不認為其是情緒困擾者的訊息。
動作外化型個案
- 此類當事人當遇到困擾及難題時,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來宣洩自己的焦慮感,進而造成破壞性的結果,因此他們習慣於利
- 用外在的痛苦,來隱藏內在的挫折感,而此行為模式是當事人自己未察覺的。因此諮商員對於動作外化的當事人,必須採
- 取明確的限制其不適當之習慣,並且一週需晤談兩次以上,且須禁止當事人與他人談論自己的問題,因為此行為將會降低
- 諮商效果。另外諮商員也需要求當事人持續接受諮商,並且有想做某事的衝動時,應立即與諮商員連絡,並且明確告知當
- 事人,若想掌握自己的生活模式,必須克制自己某些的行為作法。
(註1)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特殊問題諮商
- 英文關鍵字:Counseling of special needs
參考資料
- 註1 Barbara W. Tilley/著,鄭玄藏/譯。短期心理諮商,1995年初版,頁155-166。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