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狹義哲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狹義哲學
教育Wiki
狹義哲學
目錄 |
前言
一般來說,在我們所謂的哲學當中,其實最狹義的部分,可追溯至當年希臘學者所提出的愛智學,何謂愛智學,從希臘拼音當中,我們可以從PHILOS-SOPHY一字中看出端倪,前面一個單字為愛的意思,而後面則是所謂的智慧,因此二者合併起來就成為了愛智之學的由來,而後人將此學問稱為哲學。(註2)
定義
哲學至此大約被分為五種不同的定義,以下簡述其五種定義的說法:
- 1. 哲學是個人審視生命及宇宙的一種態度:當一個人歷經了各式各樣的大風大浪以後,對於人生總有多些體悟,此時他在面對事情時,即使顯得棘手,依然能夠泰然自若地面對之,此時哲學可以說是一種成熟圓融的處理態度,面對事物總是能夠已無偏見,且各方角度切入的方式來做處理。
- 2. 哲學是一種反省思維及做理性探究的方法:此處所謂的哲學並非指稱哲學一詞,而是形容人們思考的方式,哲學相對於其他科學,它更具有包容及省思的意義,並非一體只有兩面,他可以從理性的思維去做分析,也能從自我的行為去做省思,進而形成哲學的意義。
- 3. 哲學是獲得統整觀點的企圖:能夠一言以蔽之的方式,便是哲學其所存在的意義,將萬物的變化及複雜的世界,用簡單的方式做歸類,並且清楚的說明這世界的原來,將事物視為一個整體。
- 4. 哲學是語言邏輯分析意義的釐清:一切知識的根本來自於文字的產生,而能夠從文字中獲得最大知識的方式,也是哲學的一部分,文字是種符號,如何解釋,端看個人對於符號所理解的意義。(註1)
關鍵字
- 中文:狹義哲學
- 英文: philosophy
參考書目
- 註1 高廣孚。教育哲學,頁5-9。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註2 詹棟樑。現在教育哲學,頁4-7。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