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班級團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班級團輔


教育Wiki

班級團輔

班級團體輔導,又可稱班級團輔,是教師扮演人師角色,以班級為對象,目標是兒童的成長和發展,設計協助他們成長和發展的活動,利用團體輔導的方式,提供學生在非課業方面的個人的、社會的、學習的、人際的、和生涯的等方面資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生活適應技巧。故班級團輔的性質主要是ㄧ個教育的過程,目的是預防預期的問題及增加所有學生的發展和適應。(註1)

目錄

目標
Stone與Bradley(1994)曾舉出班級團輔活動的一般目標及具體目標:
1.發展自我瞭解
學生發展對不同情感的知覺;探所表達情感的適當時機和方式;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探索個體間特徵的異同;發展對不同文化的瞭解及欣賞。
2.發展人際技巧
學生將能從友誼中與其生活關係中去界定友誼;了解如何結交朋友及維持友誼、了解他人的價值、尊嚴,而不管其年齡、性別、文化;尊重他人權利;瞭解溝通在與他人和目共處中所扮演的角色。
3.發展做決定和問題解決的技巧
學生將認識做決定在其生活的重要性;發展確認問題、分析問題的技巧;瞭解做明智選擇的技巧;瞭解生活中的決定順序。
4.發展對教育歷程的欣賞
學生將瞭解教育成本及資金來源;瞭解本校結構;將學到教育如何幫助他們成為更好及更具生產性的公民;瞭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諮商師、行政人員及其他人的角色;將發展對教育過程正向的態度。
5.發展對工作世界的覺知
學生將探索從工作中獲自我滿足;增加對其社區和地區職業的知識;學到受教育和工作成就的關係;學到如何使用休閒時間;學到尊重各行各業的價值。
6.發展學習技巧
學生將學得生產性的學習技巧;瞭解學習需要聽從指示;學到如何安排其學習時間;學會應式技巧;學得如何透過放鬆技術減低焦慮。
7.提供學生合適的個人的、社會的、教育的、和生涯的資訊
提供升學資訊;提供社會資訊,以增加他們對藥物濫用、AIDS、不良功能家庭等社會議題的瞭解;提供教育資訊,以瞭解如學習態度和學業成就的關係;提供生涯資訊。
實施方式(註1)
1. 融合式:即採融入各科教學或班會中。
2. 訓練式:即採課程集中的訓練營方式。
3. 科目式:即採社訂正式課程實施教學。
教學方法(註1)
1. 團體講述法
2. 團體討論法
3. 故事討論法
4. 團體分享法
5. 參觀訪問法
6. 價值澄清法
7. 角色扮演法
8. 身體活動法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班級團輔


參考資料

註1.林建平著(2010,二版)。兒童輔導原理與諮商(頁335~571)。臺北市:五南。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7%8F%AD%E7%B4%9A%E5%9C%98%E8%BC%94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