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級常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班級常規
詞條名稱:班級常規
教育Wiki
班級常規(classroom rules)
目錄 |
定義
班級常規(classroom rules)旨在建立可接受的學生行為標準,藉以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的班級經營者通常會制定明確扼要的班級常規,同時將其公告於教室中讓所有的學生瞭解,從而引導學生的行為。
內容說明
Kauchak和Eggen(2006)的研究發現,在建立班級常規的過程中,隱含了潛在的教育效果,讓教師協助學生思考他們本身的權利和責任。值得關注的是,教師藉由班規的建立,師生確立了行為的標準,不但可以有效地增進班級經營的預測性,也能夠大幅地排除其中的不確定性。由此看來,班級常規不但有助於學生良好行為的形塑,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其學習的成效。此外,Emmer,Evertson和Worsham(2005)的研究也指出,班級常規的價值必須加以重視,其成效可以得到印證。尤其當班級常規的制定,清楚明確,具體可行且能夠一致地貫徹落實,則學生的行為將獲得明顯的改善。然而,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級常規呢?教育學者認為實施班級常規的有效策略包括(Manning & Bucher, 2006; Sternberg &Williams, 2004):
- 1.教師在制定班級常規的過程中,應該仔細考量學生的年齡、成熟度與背景。
- 2.班級常規的訂定要注意程序原理,並且確保班級所有學生熟知相關的規定。
- 3.訂定班級常規的過程中,要考量學校的文化環境並分析環境所產生的影響。
- 4.班級常規要符合具體、明確、扼要、可行的原則,避免模糊繁雜、不切實際。
- 5.教師應該多方地參酌其他教師所規範的班級常規,並廣徵教師同仁的意見。
- 6.班級常規在促進學習,教師應激勵學生因受罰而需改正行為的意願和動機。
- 7.運用信函、班刊或網頁讓家長瞭解班規、執行方式、以及可能的輔導作法。
- 8.列舉學生應有的權利和學習的規定,使學生享有班級的歸屬感並引以為傲。
- 9.設計有計畫、有結構的課程來教導學生有關班規、例行事務、以及期望標準。
- 10 .班級常規的精神與作法必須與學校的校規一致,不能有衝突或違背的情形。
至於具體的班級常規條目,Evertson,Emmer和Worsham(2005)提出了適用於小學班級的一般規條,其內容包括:
- 1.有禮貌,並且能幫助他人。
- 2.能尊重別人的財物擁有權。
- 3.能安靜地聆聽他人的發言。
- 4.不可打、撞、或傷害他人。
- 5.能遵守學校所訂定的校規。
此外,教育學者E m m e r, E v e r t s o n和Worsham(2005)也提出適用於一般中學班級中的一般規條,其要點包括:
- 1.攜帶上課所需的必備用品。
- 2.上課鈴響能就位做好準備。
- 3.尊重他人並表現有禮態度。
- 4.能尊重別人的財物擁有權。
- 5.能安靜地聆聽他人的發言。
- 6.能遵守學校所訂定的校規。(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班級常規
英文關鍵字:classroom rules
參考資料
1.高博銓。班級經營實踐與策略。課程與教育學刊,第25卷第四期,2008出版,頁85-86。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