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班級經營的重要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班級經營的重要性


教育Wiki

班級是一複雜的小社會,同時是學校最基層的小團體。其組成要素有教師、學生及環境,在此一生態系統中,教師與學生循著某一特定的準則或慣例(routine),適當而有效地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等各項要素,以發揮教與學的效果,達成教育目的。自一九七零年以還,開放教育的理念漸受到重視。學習的空間與生活環境在無形中擴大,而不在侷限於教室,舉凡操場、校外教學場所…等學習場地,都需要做有效的規劃與統整,才足以回應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因此,班級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逐成為教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成效的主要因素。班級經營的主要重點在於產生和維持教室情境,使教學依教師計畫有效地進行,如鼓勵良好表現、培養師生關係、建議有益的團體行為常模等,都是管理活動的一些例子。班級經營通常被認為是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是為教學做整頓的工作。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無法有效地做好班級經營工作,則容易將班級經營置於教學之上,影響教學的成效與品質。

依據相關研究文獻指出,班級經營和教師管理是有經驗教師或初任教師最感無力與困惑沮喪的一環。因而,本文擬探討班級經營的內涵、分析班級經營模式、擬訂有效班級經營策略,以供教師參考,期能增進教師班級經營方面的知能,從班級情境中建構意義的基模以引導有效的班級經營,使班級經營與教學活動相得益彰。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慣例、班級經營

英文關鍵字: routine、classroom management

參考資料:

林進財著。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 1998年9月,頁1-2,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