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珮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珮
詞條名稱:珮
教育Wiki
現在我們若指稱「玉珮」,用的都是玉部的「珮」。這個字在《說文》之中並未收錄,但是我們今天所稱為「玉珮」的小型扁平玉飾,在出土的文物中已經有了。照說應該不會是許慎一時大意漏掉,因此「珮」字應該出現於東漢之後。
西周晚期,開始出現由多種不同種類的佩玉加上串珠所組成的「組珮玉」。考古發掘的東周貴族墓經常有大批組珮玉出土,重要的幾個有三門峽虢國墓、洛陽金村周木、曲阜魯墓等等。兩漢時期,此風仍未見衰微。
組珮玉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遠古的原始裝飾,如舊石器晚期的山頂洞人穿綴獸牙魚骨當作頸飾耳飾,新石器時代琢磨玉石骨牙蚌料。殷商西周時期,玉在各種材料中的配飾佔了非常顯著的地位,這時的佩玉一般色調比較簡單,樣式也比較平素。東周時期在玉德思想的支配下,組玉珮廣泛流行,少則一璧一環,多者除了璧環璜瓏之外還會搭配瑪瑙、水晶、玻璃、雞血石等等。
根據考古發現,最晚在春秋初期的時候,組珮玉的組合就已經發展到形式十分繁雜的地步了。戰國、西漢的組珮玉佩帶方法基本上沒有很大的差異,造成佩帶形式的不同,主要是因為身分等級、年齡及性別的差異。
目前已之出土最多組珮玉的漢墓是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共有十一套。分別發現於墓主、東側室四夫人、西側室東耳室前室的殉人們身上。
考古學家郭寶均先生根據輝縣戰國魏墓資料結合儒家經典的戰國佩玉圖,中間以璧或者環為主體,上下各接一橫形珩,再下綴衝牙,牙形似觿在兩旁,不只取聲而且加重垂勢。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