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現實治療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現實治療模式


教育Wiki

現實治療模式(Reality Therapy mode)

目錄

定義

傳統班級經營管理的研究多數採用觀察法,從觀察教室中師生外顯行為的表現建立指標,此種取向屬於「過程─結果」(process-product)的研究典範。Doyle指出班級經營管理基本上是一種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因而這個領域的研究應該朝向認知模式的方向去發展。

內容說明

現實治療模式是由處理班級行為問題的控制論(controltheory)發展而來的,「控制」的定義是:為了「改善」某個或某些受控對象的功能或發展,需要獲得並使用信息,以這種信息為基礎而選出的、加於該對象上的作用,就叫作控制。由此可見,控制的基礎是信息,一切信息傳遞都是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賴於信息反饋來實現。信息反饋是控制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通俗他說,信息反饋就是指由控制系統把信息輸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結果返送回來,並對信息的再輸出發生影響,起到控制的作用,以達到預定的目的。此理論的主要假定有三:一為當學生的需求獲得滿足時,則感到快樂;如果學生未獲得滿足,則感到挫折;其次由於很少給予學生滿足需求,因而學生的工作不利,比較難實現其潛能;最後學校必須營造能滿足學生需求的各種情境。教師在面對學生時,必須襄機提供鼓勵、支持與協助學生的管理策略。現實治療模式的理論重點在於強調學習環境的營造,以迎合學生自身的需求,透過與環境互動得到自我實現與快樂的經驗。如果學生在班級環境中得到自我實現,便不會產生挫折,也不會表現出不當的行為,班級經營的工作就可以順暢無阻。現實治療模式在班級經營上的應用,運用個體對班級情境的認知和瞭解,作為行為表現的依據,更進而運用情境策略,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表現。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現實治療模式

英文關鍵字:Reality Therapy mode

參考資料

林進材/著。班級經營,頁15。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