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教育Wiki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此治療取向是由Ellis於1950年所發展,其認為個體須為自己及其一生去全部責任,雖然會受到環境或生物因素影響,但是不應該受其控制;相反的,個體的思考歷程可以在這些因素及他們的情緒之間扮演調解者的角色。個體同時具有知覺、思考、感受與行為,所以可以學習控制其感受與行為。個體生而具有理性與非理性,也同時具有自我毀滅與自我實現的能力。個體受到社會制約的影響極大,所以雖然造成理性或非理性思考的原因也有生物或基因因素,但是個體由於與環境的互動,納入社會的諸多非理性觀點,因而讓自己的信念系統越發不理性。一個人的幼年無可避免的會受環境影響,但年齡漸長,個人逐漸形成的「自我對話」才是主宰其想法、感受及其行為之最大力量。
Ellis將治療技巧分為ABCDE等五個步驟:A事引發事件,B是對該事件之想法,C為導致之結果,D為駁斥,E則為新的想法與感受。而駁斥又分為四種認知駁斥的類型:功能性駁斥、實證性駁斥、邏輯性駁斥、哲學性駁斥。
整題言之,此學派的主要概念如下:
1.困擾問題是因為非理性信念而起,並會導致失功能。
2.個體有能力藉由學習如何駁斥其非理性信念,而改變其信念系統
3.人生而具有生物性與文化的本能去選擇、創造、與人發生關聯,以及享樂,但是人生來亦具有自我毀滅、逃避、自私與難以忍受等傾向。
4.情緒困擾是源自於個體持續不斷的非理性思考、不願意接受現實,堅持凡事要順其心意、要依照他們認為應該的才可以,以及太以自我為中心。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英文關鍵字: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參考資料
王文秀、田秀蘭等人著。兒童輔導原理。1997年初版。頁125-126。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