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態評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生態評量


教育Wiki

目錄

一、定義

依生態學的觀點,個體的行為是個體與所處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生態評量便是透過各種方法,對學生在各種生態環境中的能力需求及必備能力進行分析,以利於教師為學生設計功能性的學習目標,並進行教學。

二、特徵

生態評量的最終目的在於教導個體適當的社會性行為,協助個體達成社會化。茲將生態評量的特徵歸納如下:

1. 以學生目前及未來可能接觸的環境為評量範圍:以學生所生活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包括學校、家庭、社區、工作場所和休閒娛樂。

2. 個別化的評量過程:隨學生的生活時間和環境而改變內容和結果。

3. 強調協助學生成功的適應:調整教學結構、提供支援系統,以增進學生的適應行為能力,促成學生的行為與生態環境達成平衡。

4. 發揮學生的潛能:無論學生的優劣程度為何,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協助。學生在其生態中均能有適當的行為表現。

三、步驟

生態評量的步驟分為領域、主要環境、次要環境、活動與技能等五階段。

四、限制

生態評量固然有其使用上的優點,但相關配合條件仍要十分充分,否則不易執行,包括:

1. 教師須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評估環境,制定教學目標。

2. 常須戶外教學,須行政及社區資源。

3. 教師要有創造力。

4. 需用較多的輔具。

5. 因為主要透過觀察來獲得,易流於主觀,易產生信效度問題。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生態評量

英文關鍵字: Ecological Assessment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65-66,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