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發展取向課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發展取向課程


教育Wiki

1970 年代開始出現課程發展之類的教育論述語言,這意味著課程並不令人滿意,因為如果我們非常滿意課程,尌不需要課程發展。不過這也意味著課程研究開始受到重視,因為我們總是不滿意課程,所以我們總是需要課程發展。那麼很明顯的,不同國家有不同需求,課程發展的策略便隨著不同國家系統而有不同,不過,無論如何都有兩個共通點。第一,承認了課程改革的主要力量源自學校外部,且並非教育人員可以控制;第二,意會到外在系統的變遷速度遠快於教育次級系統,因此學生在校內所學與未來在校外的直接經驗必有相當的文化脫節(cultural lag)。因此,每個國家在不同的時代總是需要不斷地進行課程發展,而課程改革運動不僅是以最終形式提供課程研究成果的產品,更提供了研究課程發展「過程」的最佳機會,這個過程可以從各國所累積的課程學術研究及變遷中的教育政策中看得更清楚。

發展取向課程以發展或常模理論的Gesell及認知心理理論的Jean Piaget為主要代表學派。他們強調,身心障礙嬰幼兒和一般正常幼兒,都是依循人類正常發展的常模與成長順序再走,因此,若要增進特殊嬰幼兒的各項發展能力,便需要知道特殊應幼兒的現階段發展為何,以現有的功能水準為叫學的起始點,再針對特殊嬰幼兒的成長特點做通盤性的考量後,方可設計所需要的教學課程。

這是目前最受嬰幼兒特殊教育界認可的理論模式,許多早期療育計畫也都採取發展起項課程為教學模範,例如,學前特殊教育課程、Portage早期教育方案及AEPS嬰幼兒評量、評鑑和課程計畫系統等,其課程主要特色包括:強調特殊嬰幼兒的生活自理、情緒、語言、認知、社會等五大領域的學習;教師主導教學;對各年齡層有特定的發展評估與學習目標。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文化脫節

英文關鍵字: cultural lag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456-457,華書局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