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發展式的五段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發展式的五段教學法


教育Wiki

這些年來透過實驗的教學經驗,我們研發出發展式的幼兒美勞五段教學法,簡稱「發展--5」(Development--5),就是把一堂課分為五個段落來進行,依序如下:

1. 暖身暖腦活動

2. 材料安全及特質介紹

3. 孩子自由創作

4. 個別分享與欣賞

5. 責任與禮節

目錄

一、暖身與暖腦

因為學齡前的孩子耐性有限,不可能從頭到尾乖乖地坐著不動聽課,所以一開始先「玩」,做暖身和暖腦的活動,讓孩子在做美勞創作前先動動自己的身體和頭腦,也舒暢一下工作前的情緒。

二、材料的特質及安全性介紹

小班的孩子還沒有能力做造型,可以給他鐵鎚去敲打、用切蛋糕的塑膠刀去切泥塊、用筷子去戳洞洞,目的是要讓孩子從執行中對自己感到「滿意」並得到「愉快的工作經驗」;中班的孩子已有做造型的能力,就盡量讓他嘗試用手去捏他所要的樣子;到大班就要求他做出有立體感、能站起來的東西,我們要和他談力和支撐及品質的觀念。

三、孩子自由地創作

知道材料的特質性以後,他開始試著完成自己。在孩子創自過程中,大人其實不必急著去教他太多技巧,只要他敢動手畫,就是在執行他自己,等到老師和孩子建立起關係,彼此更加熟悉時,再給予他適當的建議,但並不強迫他一定要接受。

四、個別分享與欣賞

以前我也會把孩子的畫拿出來讓所有的小朋友分享,但是後來我不這麼做了,因為學齡前的孩子對別人的作品總是批評,沒有一句好話,他們並不關心這件事。學齡前的孩子還在自我學習的階段,沒有能力作接納別人或欣賞的功夫,他也不需要作這麼抽象的活動,所以我總是讓孩子主動來和我分享作品,而且跟孩子做一對一的溝通,不需要公開地接受批評。

五、經過暖身、暖腦、孩子材料的認識和創造力的表現、分享與欣賞四個過程,最後一個重要的步驟是清潔工作及責任和禮節

工作完後孩子必須自己把東西收拾好,桌子擦乾淨,工具放好,和老師說謝謝、再見。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藝術、教學

英文關鍵字: Art、Teaching

參考資料

陳瑤華著。兒童美術教學講座,1996年10月,頁10-15,藝術家出版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