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學習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發現學習教學法
教育Wiki
發現學習教學法
目錄 |
一、源起
1.民國59年,由美藉教授布克夫人,介紹到我國,是由英國改進傳統的教學法而來。
二、意義
1.教師提供一些建設性的依據,提示一些問題,布置好各種不同的情境,讓幼兒依其興趣透過感覺想像、接觸觀察、實驗、討論等活動中發現學習。
2.再由不斷的持續活動中,達成自我滿足、自發學習果的一種教學法。
三、特點
1.以幼兒為主題。
2.依幼兒學習興趣設計教學活動。
3.重視學習過程,是開放教育的一種型態。
4.能適應幼兒的個別差異。
5.不僅重視如何發現,更重視發現後的學習。
6.課程統整化、教學活動化、教材生活化。
四、教育原理
1.根據新的科學教育原理:啟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幼而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和態度,並獲得基本的科學概念。
2.根據差異心理個別適應:可適應及滿足幼兒個別差異。
3.根據經驗主義直觀教學:重視實物的觀察、親身的經驗、感受、操作等的學習。
4.根據杜威「做中學」的理論:實踐杜威「行以求知」之學習理論。
五、教室的特色
1.教室的孩子不固定坐在椅子上,教室充滿活動和聲音。
2.老師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
3.有較多的小組和個別的學習活動。
4.環境布置豐富,孩子可自由取拿材料。
六、教室布置
1.依幼兒興趣將教室布置成幾個角落,每個角落中盡量放置足以引起幼兒興趣的玩具、教具或其他事務,供幼兒自己取放,讓幼兒在玩耍中學唱。
2.這種布置方法稱「角落布置」,而各個角落又可稱為「發現角」或「發現學習角」。
3.幼兒園常設的角落約有娃娃家、益智角、美勞角、積木角、語文角、音樂角、科學角等。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教學法、角落、教室
英文關鍵字: teaching methodology、Corner、schoolroom
參考資料
武素萍、楊中宜、郭靜宜著。幼兒教保活動設計,2003年1月,頁4-22~4-25,啟英文化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