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鼻心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白鼻心
教育Wiki
目錄 |
白鼻心(Paguma larvat)
- 夜行性的白鼻心晨昏活躍,棲息多半在季風林、常綠闊葉林的森林邊緣。行走時會利用低於路面的路面乾溝,主要為樹棲雜食性。牠們白天穴居在倒木中空的大洞或岩洞中。曾有山區工作人員於午間休息時靠在枯木邊,聽到枯木內有異聲,於是好其鑿開,原來是白鼻心在裡面產子。白鼻心也被成功的在以人工的方式下繁殖。(註1)
形態特徵
- 白鼻心的身形和鼬類似,黑色的頭部從上額至鼻端,有條明顯的白色帶紋,眼下及耳下具白斑、鼻子是淡粉紅色。全身大致為灰褐色,腹部顏色較淡,但頸、肩、喉部為黑色,身體末梢如四肢末端及尾巴末端也都呈現黑色。四肢短壯各具五趾,平均身體長度在48~50公分,尾長37~41公分。(註1)
食性
- 白鼻心是雜食性而偏食果性的動物,多以核果、漿果為食,在生活的領域內,隨著四季結果成熟的樹種而轉移覓食地。若同一處有豐富的果實,牠會很固定的每晚造訪,直到果稀難尋為止。牠吃漿果時,常只是啃咬吸食果汁而丟棄殘渣,如果只是像龍眼般的黃騰果(中央有種子,周圍是果肉),則會輕巧的咬開,吃肉肚子。山龍眼、山棕樹、雀榕、野生芭蕉、番石柳等都是他們愛吃的食物。當然牠們也會捕些小型動物,包含了鳥、鼠類、蛙類、蜥蜴、昆蟲、螺、蚯蚓等。(註1)
地理分布
- 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由低至高海拔山區皆有,但以中低海拔山區及開墾地為主。目前民間飼養繁殖之數量相當多。(註2)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白鼻心
- 英文關鍵字: Paguma larvat
參考書目
- 註1: 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63。
- 註2: 台灣哺乳動物,邢偉廉著,徐偉繪圖,天下文化出版社,2008,頁97。。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