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化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社會化教學法


教育Wiki

社會化教學法又稱團體教學法,利用團體活動之方式,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使學生學習共同需要的教材;學生可以共同討論,互相提供意見以解決共同選定的問題,或是共同從事一種活動,用互助合作的精神,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其精神在於養成學生團體生活的習慣及互助合作的精神,和個別化之教學法是相對的,較偏重於學生群性之陶冶。在實施社會化較學法時,須以社會化原則為根據,其主要功能不外有:1.培育團體生活之習性;2.涵養互助合作之精神;3.培養國家觀念;4.加強民族意識;5.培養服務人群之理想。

目錄

種類
1.全班(合班)活動式:
(1)指導擬定討論議程。
(2)討論開始。
(3)主席報告。
(4)進行討論。
(5)主席結論。
(6)講評。
(7)散會。
2.分組活動式
(1)決定小組討論之問題。
(2)指導分組。
(3)分配工作。
(4)進行討論。
(5)綜合報告。
(6)評鑑。
3.全(合)班、分組混合活動式:
(1)準備活動。
(2)全班活動。
(3)分組討論。
(4)綜合報告。
(5)綜合討論。
(6)評鑑。
先決條件
1.學生對此種活動方式需要具有濃厚興趣。
2.學生需要具備分析問題之能力。
3.學生需要具有解決問題之能力。
4.學生需要養成民主風度。
評估
(1)涵養群性道德。
(2)培養民主風度。
(3)提高學習興趣。
(4)培養共同學習風氣。
(5)訓練領導人才。
(6)增進表達能力。
優劣
1.優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共同學習與發表之能力。
2.缺點:事前之教學準備很重要、忽略多數學習、敎材組織不易。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社會化教學法
英文關鍵字: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
參考資料
高廣孚/著。教學原理,1988年初版,頁341-35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