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契入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社會契入


教育Wiki

社會契入(social penetration)

目錄

何謂社會契入?
(一)社會契入就是循序漸進
(二)社會契入理論的假設:
1.關係由不親密而至親密:
在關係發展的初期,雙方的對話通常會圍繞著生活上瑣碎的話題:隨著時間,交換的訊息也愈深入。然而,並非所有的關係都會由一個極端發展至另一個發展:人際關係大部分會是中庸的,人際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2.關係的發展呈系統化即可預期性:
關係的發展是動態且不停改變的:然而卻也依循著一定的發展方式,有系統且可以預期。
3.關係的發展包括反向滲透及無疾而終:
溝通會使關係轉趨親密,同樣的,也可能使關係退回不親密的狀況。如果在關係中,衝突未能獲得解決,則此段關係會像滲透過程一樣,有系統地反向滲透。長期而穩定的關係似乎具備了處理無數次不同情況的反向滲透的能力。
4.自我揭露位於關係發展的核心:
自我揭露是將自己的個人資料透露給他人。而自我揭露可以是策略性及非策略性的。策略性的自我揭露通常是先計劃好談論的內容。非策略性的則是不自主的;也被稱為「火車上的陌生人現象」人們傾向對旅程裡偶然遇見的陌生人吐露個人祕密的想法。
社會契入的階段
根據社會契入的理論,人際傳播的社會契入包括以下階段:
(一)導入(Orientation):
互動的最初階段為導入階段:人們通常會表現出社會喜愛他們表現的模樣,並避免破壞社會對他們的期望,例如有善的微笑或禮貌的應對。
(二)初步情感交流(Exploratory Affective Exchange):
在這個階段,溝通開始從公共印象移至初步個人資料,相當於對不太熟的朋友或友善的鄰居的態度。
(三)情感的交流(Affective Exchange):
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的話是自然發生的,在發話前僅經過極短的思考時間,也會使用一些親暱的語言。
(四)穩定的交流(Stable Exchange)
在這個階段中,人們會自然而然地、開放地表達思想、感覺、及行為。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社會契入
英文關鍵字:social penetration
參考資料
彭懷恩著。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2012年初版,頁56-59,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