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體系觀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社會體系觀


教育Wiki

社會體系觀

目錄

著名學者

此理論由頗負盛名的帕森士所研究,此學者是哈佛大學著名的社會學者,當代著名的結構功能派的代表其提出了社會行為當作社會學的分析單位,由於社會學發展是有方向有系統的,因此將之彼此交互行動的網狀組織稱之為社會體系,至於社會體系的分析,則是對其制度下的角色及角色期望為主,何其所指稱的角色便是社會制度賦予個人行為的期望,並且盡其義務,如此制度功能便能發揮,社會得以穩定發展。(註1)

社會體系之定義

根據帕森士的定義來做分析,一班社會體系都可以分成四個作用

1.體系的統整
2.目標的達成
3.模式的維持
4.適應的作用

以上四點說明了,一個社會體系的存在,應當維持其穩定模式不變,在來力求團體間成員的協調合作,最後為以實現目標,只是在這其中為了能夠適應整體文化的變遷以及發展,為有不斷平衡自我,並且多方調適,才能夠均衡發展,這就是帕森是所謂的結構功能的主要原理。(註2)

班級與社會體系

帕森是在班級與社會體系中,特別的提到了兩點,其一為社會化功能,在者則是選擇的功能,根據分析,班級的社會化可以區分為責任感以及個人能力培養二者,也就是說社會化指的便是班級中各種活動所領導學生發揮功能並培養社會知識及責任感,已使未來成為社會上的中堅份子時,的以扮演好一個角色讓社會可以穩定的發展,至於選擇的功能,所指稱的則是在學習過程中,教育的程度往往會造成未來來到社會時,自己所屬的工作階層會被選到上層還是下層,在傳統中,則是倚靠家庭背景來做選擇,因此當今的孩童在經歷了社會化與選擇兩項作用後,當應都進到自己所屬的處所,替社會盡一份心力。

關鍵字
中文:社會體系觀
英文:social system
參考書目
註1 陳奎熹(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頁12-13。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註2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頁18-19。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