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福麗特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福麗特


教育Wiki

目錄

人物背景

福麗特,畢業於美國雷克里佛學院,其一生效力於增進社會的良好秩序,期使個人能過著較滿意的生活。他這種人生哲學可從重要事業及工作上清楚看出,他於1909-1911服務於波士頓校舍擴大使用委會,曾於1912協助建立波士頓職業輔導處,並多年工作於麻薩諸塞州最低工資董事會,另外對於國家聯盟亦付出頗多心力。(註1)

著作

福麗特早自本世紀初葉即發表了一系列頗具獨見的論文及著作,其主要認為任何企業的中心問題,不論地方或中央政府,商業組織或學校系統,即在建立並維持動態而和諧的人際關係。行政應配合並豐富社會所懷之價值,並創造一種可是成員獲得最大發展的組織氣氛。組織效能提高,並非藉著嚴密的組織及科學的管理即可達成;而須透過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才能獲致。此種觀點為行政理論化開啟了另一條研究的途徑。在其名著”創造的經驗”一書中,福麗特分析其基本論點。對於行政方面,福麗特在其”事業及一整合的統一體”一文中,很具體地指出他的根本論見,她將組織的原理推演出下列四個原則

1. 透過與有關人員的直接接觸而進行協調。亦即經由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橫向關係,已影響控制的效果,而不是由行政主管從上而下發號司令,而可達到控制的時效。
2. 協調要及早開始。亦即,直接的接觸不宜等到政策已需要求成員順從時才開始,而應該政策形成中就要進行。
3. 協調即是情境中所有相關元素的交互關係
4. 協調是一種繼續不斷的過程(註1)
關鍵字
中文:福麗特
英文:Mary Parker Follett
參考書目
註1: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頁68-69。東華書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