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米蘭‧昆德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米蘭‧昆德拉


教育Wiki

關於米蘭‧昆德拉
kundela.jpg

=生平簡介=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捷克裔法國作家﹝1929年生於捷克,1975年移居法國並於1981年入籍法國國籍﹞。
  年輕時曾任爵士樂手、工人,後於擔任布拉格影藝學院教授時,倡導捷克新電影運動。
  1967年,他的首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且每每於幾天內售罄。使其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
  1968年,捷克遭蘇聯佔領後,米蘭‧昆德拉因諷刺共產極權主義與抨擊蘇聯,其作品全部遭到查禁。1975年流亡移居法國,應邀擔任Rennes大學客座教授,並迅速成為法國讀者最愛好外國作家之一,多數作品皆首先於法國走紅,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曾獲頒美國『國家文學獎』和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 獎』等國際文學獎項、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並被譽為當代最有想像力和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寫作風格/走向=
  米蘭‧昆德拉善反諷手法,以幽默語調描繪人類境況。其作品輕鬆、通俗、隨意的淺層表象下實藏深刻沉重與精緻之哲思。
  早期著有《玩笑》抨擊共展思想,流亡期間與其後作品《笑忘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則揭露蘇聯佔領下普通捷克人的生活與布拉格之春革命期間的人際及生活適應。晚期作品較偏國際化,富涵深刻哲理。

‧米蘭‧昆德拉的國籍爭議:

  自米蘭‧昆德拉以法文創作小說《不朽》,與其後的三部小說《慢》、《身份》與《無知》皆以法文創作,且至今沒有捷語版上市,此做法引起捷克文壇的爭論,甚至因此遭評已與捷克無關。
  年輕書評家米哈爾·布羅哈斯卡認為:作家的國籍一般由他所從事創作的文字決定,此意義上說,米蘭‧昆德拉現為法國作家。但是,其出生地為捷克,根仍然在中歐。從歷史上看,中歐經歷太多變故與曲折,它曾分裂成“西方陣營”與“東方陣營”。米蘭‧昆德拉的成長也與這段歷史息息相關,也許他會把自己說成是“歐洲人”而非“捷克人”,但沒有故鄉感也正是那段時期“捷克”人乃至“中歐”人的共同特徵。無論如何,今日捷克年輕人仍會把米蘭‧昆德拉視作捷克人,而不會摻入太多歷史因素。米蘭‧昆德拉使用法語創作,不過是希望讀者更加廣泛。

=出版作品=
  小說集:
《玩笑》 (1967年)
《好笑的愛》 (短篇小說集,1968年)
《生活在別處》 (1969年)
《告別圓舞曲》 (1976年)
《笑忘錄》(又譯《笑忘書) (1979年)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982年)
《不朽》(1990年)
《慢》(1995年)
《身份》(1996年)
《無知》(2000年)
文學評論:
《小說的藝術》 (1986年)
《被背叛的遺囑》 (1992年)
《帷幕》(2005年)
戲劇:
《雅克和他的主人》 (1981年)
等等

=相關網路平台=
http://www.kundera.de/english/

我個人對米蘭‧昆德拉及其作品之想法



責任編輯人:黃可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