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系統建模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系統建模


教育Wiki

系統建模(System Modeling)

目錄

定義

教學有模式,教學設計也有模式。它們都是構成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的重要成分。模式與理論、教學模式與教學理論的關係如何呢?賴格盧特在《教學設計是什麼及為什麼如是說》一文中對此作了獨特的論述。

內容說明

模式與理論賴格盧特指出:教學模式常常是一組整合了的策略成分。諸如內容的特定排序方法、復習與總結的運用、舉例運用、練習運用、激發動機策略的不同用途等。建築師設計藍圖時應表達建築物的各方面看起來像什麼,因此,教學模式也應表達教學的各個方面看起來像什麼,以達到預期條件下最佳預期結果。因而,一個教學模式只是一組策略成分,是詳細描述其各個方面的完整的方法。賴格盧特接著指出:人們使用「理論」一詞也是各不相同。但一個教學設計理論(通常簡化稱之為教學理論)常常被看成是一組原理。這些原理經過系統整合並且作為解釋和預測現象的手段。正像條件與結果是原理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樣,條件和結果也是理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就是說,理論可以被看成是以條件-模式-結果形式構成一組陳述,正像原理被看成條件-方法-結果一樣。處方性理論與描述性理論關於教學設計這門學科的性質,賴格盧特認為它是一門處方性科學。因為其主要目的是規定教學的最優方法(在這樣的意義上,它與學習科學有明顯不同,因為其主要目的是描述學習過程)。然而教學設計的原理和模式可以按照描述性及處方性兩種形式來表達。描述性原理及理論首先使得條件與方法鎖定,然後說明可能的結果,而處方性原理則是條件與預期結果既定,然後規定最佳的方法。處方性原理與理論是目標定向的,而描述性理論則是非目標定向的(前者是旨在達成某個目標,後者則旨在說明結果)。處方性原理將最優的方法作為感興趣的變量,描述性原理將結果作為感興趣的變量。另外,處方性原理與理論中的結果是預期的結果,而描述性原理則是實際的結果(通常是在可能的意義上說的,即可能的結果),即可以是預期的,也可以是不預期的。因而,一項理論是: 一組模式; 在處方性理論情況下,模式中體現了在給定條件最優地達到預期結果的一組處方;在描述性理論情況下,是特定條件下針對特定模式發生某一結果的說明。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理論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關注學習過程,而後者關注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理論關注教師做什麼,學習理論關注學習發生了什麼。像教學理論一樣,學習理論也可以分為描述性和處方性。然而,處方性學習理論不是教學理論,請看兩個例子:處方性學習原理:為了增強長時保持,要保證在穩定的認知結構中對知識進行組織。處方性教學原理:為了增強長時保持,教學一開始就應對經過摘要的內容進行預覽,然後逐漸地對預覽內容的各個方面進行精細加工,一次一個水準,並隨時保持精細加工內容與預覽內容相聯繫。教學設計理論必須包括特定的方法變量,否則就不是教學設計理論。正因為其考慮了方法變量,所以較容易應用於課堂;而學習理論則相對困難,因為它沒有考慮方法,最多考慮了「學習的條件」(加涅),教師本人得開發自己的方法。教學設計模式通常也與教學開發模式相混淆。主要的差異在於前者表明教學應該像什麼;而後者表明怎樣使得它像這個樣子。教學設計模式是教學本身的「藍圖」,而開發模式則說明為了組成教學(make the instruc-tion)開發者應遵循哪些步驟。這就是兩者真正重要的差異。

評量教學設計理論的標準

評量教學設計理論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它們是不是教學設計理論;另一方面是它們的效果如何。是不是教學設計理論,取決於兩件事: 它是關注教學而不是關注學習;它們是一項理論而不是一種模式或一組命題。教學設計理論必定是關注教學的方法-操縱教學環境的特定方式-而不是學習過程。學習過程的知識對開發教學設計理論來說是有益的,但它不能代替教學理論。為了構成一種教學設計理論,它必須包括三件事: 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2)組適用於每一種模式的條件; 在每一種條件下針對每一種模式的各種結果(預期結果和實際結果)。描述性教學理論說明在每一組條件下,運用每一種模式所得到實際結果(actualoutcomes);處方性教學理論規定在不同條件下所應該運用哪種模式以達到預期的結果(desired out-comes)。因而,一種理論可以被看成與條件和結果相關的一組整合的原理或一組模式。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系統建模

英文關鍵字:System Modeling

參考資料

盛群力、李志強/著。現代教學設計論,頁55-58。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