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系統編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系統編程


教育Wiki

系統編程(System Programming)

目錄

定義

運用系統思維來設計教學的程序,在過去幾十年裡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安德魯斯和古德森( Andrews & Good-son)就對40餘種教學設計程序做過比較,影響頗大。稍後,洛根(RobertS.Logan)在《教學系統開發理論與實踐的國際觀點》一書中對職位取向代表性模型――「教學系統開發的各軍種程序」(IPISD)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開發的教學取向代表性模型進行了詳細比較。最近,坦尼森( Ten-nyson)在《認知科學運動對教學設計基礎的影響》一文中對四代教學設計程序(模式)進行了比較(國內學者對此已經作了介紹)。我們在這裡先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育學院希夫曼(Shirl S. Schiffman)教授在《教學系統設計:五種觀點》一文中提供的資料為依據,對系統設計程序的演變作一簡單考察。

內容說明
一、教學設計程序:五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媒體觀」(mediaview)。這種觀點將系統設計主要看成是媒體選擇的過程,將教學設計人員看成是通曉不同媒體特徵與效果的專家。這種觀點的最大弊端是將媒體、技術的運用與教學過程割裂開來,崇尚單一媒體優越論。
第二種觀點是「胚胎期系統觀」(embryonic systems view)。它與媒體觀十分接近,只是突出了媒體製作教學設計程序。
第三種觀點是「狹義系統觀」(narrowsystemsview)。這種觀點開始將系統方法真正引入到教學設計中來,尤其提出了任務分析、目標釐定、測試題目編制等設計步驟。當然,它們雖然使得掌握教學設計可以類比為熟悉食譜那樣簡便易行,卻尚未將需求評估和形成性評量作為設計程序不可或缺的步驟,這對於強調以真憑實據的需求存在與否及滿足與否來說話的教學設計而言,顯然是一個嚴重的缺陷。
第四種觀點是「標準系統觀」(standard systems view)。這種觀點大體上反映了硬系統思維的特徵,形成了一個較嚴密的設計程序。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作為質量㈼控與管理的手段,作為創設有效教學條件的途徑,標準系統觀受到了廣泛的應用。
第五種觀點是「系統設計觀」(systems design view)。這種觀點強調教學設計應密切關注教育理論與研究的進展(包括教育心理學、具體的學習理論、人類才能的多樣性觀點),包括系統分析、推廣(diffusion)、諮詢與人際關係(consulting/interpersonal rela-tions)和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等方面。因此,教學設計決不是簡單的採用一種方法,而是要求應用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際技能和管理技能等廣泛領域的創造性實踐的各種方法。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系統編程

英文關鍵字:System Programming

參考資料

盛群力、李志強/著。現代教學設計論,頁16-18。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