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結構化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結構化教學


教育Wiki

結構化教學
建議可將自閉症類患者不同於常人的理解能力、想法和學習方式融入教育訓練中,針對自閉症者不同的神經功能設計介入。是一個組織班級的系統、教學的過程。以自閉症類患者的認知、需求、興趣為考量,調整環境,增進其獨立能力與行為管理。

四項要素:

一、物理環境結構化:

  • 自閉症結構化教學分成團體學習區、遊戲區、轉銜區、一對一教學區、工作區、情緒轉換區。

二、時間表:

  • 讓學生能預測與了解他們的未來活動,以什麼順序發生。

三、工作系統:

  • 又稱為個別化工作系統,基於時間表發展而成。
  • 目的是告訴工作的實施順序、協助自閉症類學生有效的完成工作。
  • 將學生安置在教室的「獨立工作區」工作,目的是引導自閉症學生能在有系統的結構環境下主動工作,達成能力內可以達成的目標。

四、視覺線索:

  • 又稱為視覺提示,分為視覺清晰、視覺提示、視覺教導。
1.視覺清晰:也稱為視覺澄清,運用視覺的明顯區分,一看就知道要做什麼。
2.視覺組織:清楚的視覺將空間和工作籃組織,協助學生了解部分和完成關係。
3.視覺教導:用文字或圖像提示,給予學生如何完成工作的訊息,或將不同部分的工作結合在一起,含文字、文字搭配圖像、圖片、齊格,或實物範例方式,說明工作的步驟與完成的目標,一看便能清楚知道如何完成該項作業。


資料來源

國小特殊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