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整教育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統整教育模式
教育Wiki
統整教育模式(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IEM)
- 克拉克(Barbara Clark)所發展的統整教育模式,是一套交互作用的系統,組合了學生四項腦部功能:思考,情緒,感覺,直覺。此種模式,在學校教學必須掌握下列七項重要的原則(Clark, 1986):
- 1.積極正向的學習環境
- 學習環境必須能反應學生的社會、情緒與生理的需求。它必須是高度結構化的,而且充滿豐富又複雜的學習課題。學生、家長和教師結成一個團隊。教室好像一座實驗室,充滿了各種資料。學習的氣氛必須具有生產性,及支持性。
- 2.輕鬆且不緊張
- 學習的環境雖然充滿刺激與挑戰,但是必須輕鬆且不緊張。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減除緊張的方法。
- 3.動作與生理解碼
- 動作與生理解碼有助於學習。學生必須受鼓勵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運用動作及感官來學習。
- 4.強化語言及行為
- 應該協助學生發展人際及人間的溝通策略。教師必須用語言及行為表現支持、關懷。
- 5.選擇與知覺的控制
- 在教室中,宜提供機會給學生作選擇。教師必須主動地鼓勵學生作決定,提出不同觀點,並且作自我評價。
- 6.複雜而挑戰性的認知活動
- 學生必須有機會運用「合理的-直線式的」(rational-linear)及「空間的-完形的」(spatial-gestalt)的處理方式。課業的設計應該具有複雜性、多樣性及挑戰性。
- 7.直覺與統整
- 學校必須教授多重感官性的,多科際性的,以及統整的課業。教師宜鼓勵學生運用幻想、想像以及視覺官能來學習。更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 1.積極正向的學習環境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統整教育模式
- 英文關鍵字: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IEM
參考資料
- 黃光雄著。課程與教學,1996年初版,頁78-79,師大書苑。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